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提出要“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后,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中央和地方持续出台支持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的政策,政策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在政策支持下,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再保险”国际板启动运营,市场规则不断完善,市场经营主体不断集聚,业务交易不断落地。但与伦敦、新加坡、百慕大等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相比,上海仍有一定差距,需要体系化推进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为此建议:
1.加快集聚高能级再保险机构和服务中介机构。在集聚高能级再保险机构上,临港新片区可采取四种路径同时推进:一是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外资再保险公司分公司;二是设立临港再保险公司;三是争取中资再保险公司将法人机构总部迁至临港新片区;四是争取设立更多再保险经纪公司和自保公司。此外,还应争取国际船东保赔协会集团的成员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办事处。
2.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实行与国际逐步接轨的再保险中心财税政策。为提高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在全球的竞争力,建议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实行与国际逐步接轨的再保险中心财税政策。根据目前我国税收政策实际,近期可重点在增值税政策上争取先行先试:一是明确再保险中摊回分保费用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二是进一步明确境外再保险业务免征增值税。
3.完善再保险监管政策。一方面,以偿付能力为中心强化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同时借鉴新加坡经验,在监管上对离岸再保险予以适度宽松;另一方面,在临港新片区进行试点,明确对“特殊目的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的监管政策,为新型风险转移产品的发行创造条件。
4.在再保险中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上加大力度。对标新加坡、百慕大等国际再保险中心,一是在高等教育发展和金融保险业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鼓励上海高校在课程开设和科研经费上向再保险领域倾斜,重视再保险学科建设;二是为中高端再保险人才在住房、签证、用汇和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大力度的政策保障,争取境内外再保险高端人才在临港新片区也能够享受15%的“税率封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