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模式,以其跨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全国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上海在STEM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模式,但在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教学模式与师资建设、评价体系与国际合作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优化空间。为此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推动资源整合与共享。一是制定STEM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战略目标、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为STEM教育的长期发展提供政策导向;二是设立STEM教育专项基金,用于支持STEM教育项目的研发、推广和师资培训,确保资金的稳定投入;三是构建全市层面的STEM教育资源整合平台,将分散于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中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形成协同机制。平台提供资源搜索、在线学习、项目合作等功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是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研发STEM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设备,推动科技成果向教育领域的转化。
2.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推进项目化学习。在STEM教育中推广项目化学习,鼓励学生围绕真实问题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STEM教育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STEM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三是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在STEM教育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教学积极性和创新性。
3.完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在STEM教育中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外,还应重视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二是设立STEM教育创新奖项,对在科技创新、项目研发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创新热情;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STEM教育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鼓励国内学校与国外学校建立姐妹校关系,开展师生互访、联合科研等活动;四是提升社会认知度与参与度,通过媒体宣传、科普活动等方式提升社会对STEM教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为STEM教育提供资金、设备和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