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盟讯
03:学习与研究
中国音乐剧的三个状态

  ●费元洪

  西方音乐剧进入中国,时间并不算长,从改革开放算起,也就40多年。而真正的快速发展,也就这十余年。这个时长,与欧美悠久的歌剧传统不能比,就是与近邻日韩相比,也不在一个维度。

  在我看来,这几十年里中国的音乐剧,大致经历了三个状态,即“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看山是山

  改革开放后,刚接触音乐剧时,我们总爱说“描红”。回想当时,其实是一种仰视和崇尚的心态。因为我们既没有音乐剧,也不懂怎么回事,只要是来自英美的音乐剧,那就是好的。至于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和风格,我们没法验证(难以验证正是戏剧与音乐、绘画、电影之间最大的差异,毕竟在传播上要慢得多)。那时的我们,既没有市场化的演艺,也听不到民众真实的声音,怎么学,怎么做,怎么认定,基本由官方和专业人士说了算,民众自己往往是不自知的。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就已诞生了两部中文版音乐剧——《乐器推销员》(The Music Man)和《异想天开》(The Fantasticks),都是由“国字号”的中央歌剧院制作的。这两部戏可都是百老汇的经典作品,如今回头看,却并不接中国地气儿。但当时的我们,既看不到世界各国风格各异的音乐剧样貌,也不会意识到,中国自己就是一个悠久的“音乐剧”大国——我们的戏曲,不就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最传统的音乐剧样式吗?

  这个状态,就是“看山是山”。山在哪儿?在美国百老汇,在伦敦西区。

  看山不是山

  又过了些年,我们渐渐发现,靠“描红”和“拷贝”,解决不了中国音乐剧自身的问题。一方面,我们描的是什么红?我们与英美的时代不同,语境不同,人种、习惯、审美等均大不同,怎么描?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外来的故事及其表达方式与我们的民众往往不能“共情”。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年来诸多海外知名且成功的音乐剧,做成中文版之后却并不成功,甚至是完全失败的。

  而近年来的原创音乐剧,如雨后春笋般,带来了新气象。中国原创音乐剧大多是本土故事的本土演绎,因此无论人物情感,还是行为动机,都是中国人的。特别是国风音乐剧,更是异军突起,这当然是独属于中国的审美。我们才意识到,老祖宗其实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好东西,比如写意审美,诗词歌赋的表达,都很难在西方找到同类。或者说,在原创中,我们开始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根。

  经过了20多年,中国民众的审美眼光和品味觉醒,有了显著的提高。此时,我们便进入了第二个状态——“看山不是山”。山在哪儿?要向内去看。

  看山还是山

  虽然我们认识到了自身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但不可否认,经过几十年的浸润,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的西方音乐早已融入了中国。西方音乐剧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创作者。而年轻一代观众的西化程度,则远超上两代。许多我们曾经“看不惯”的音乐剧,对如今的年轻观众来说却可能相当“养眼”。

  到了这个阶段,绝对的中与西是分不出来的。我们既不会简单地描红,也不可能闭门造车,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现代音乐语汇和戏剧手法的融合,产生了太多新的可能,这便是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面向世界的中国原创音乐剧。这,大概可算第三个状态——“看山还是山”了。

  不论山如何看,山就在那儿,而且各有姿态。如果说俯瞰群山是我们的兴趣,那么“另立山头”,则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从业者的责任与使命。

  这些年,中国大量引进英、美、法、德、奥、俄、意、西等国的音乐剧经典作品,我们惊讶地发现,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音乐剧作品,在中国都能找到喜爱它们的观众。我们似乎都能在其中找到喜欢的理由:我们喜爱法国的浪漫与自由,这类似于中国人内在的写意审美;我们认同德奥的理性与哲思,中国厚重的历史与思想可以与之产生共鸣;而英国对于戏剧文本的讲究与敏锐,则对应着我们对文字的精致追求;美国的大气、华丽以及娱乐性充满了现代感,也让年轻人赏心悦目;俄罗斯绵长的旋律与文学的厚重、宽广和悲剧性,也是中国人所熟悉的。

  这么多国家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的音乐剧风格,走出自己原创音乐剧的道路,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中国作为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国度,也应该和必然可以走出自己的原创音乐剧之路。我们既要兼收并蓄,学习他家所长,也要有文化自信,走自己的路。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在产业上发展,更需要在艺术风格上有所作为。这并不容易。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界各国的音乐剧除了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之外,也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可以有的样子。如此,才能“吸收外来,立足本来,面向未来”,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剧道路。

  (作者系民盟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总支主委、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民盟上海市委
Copyright © right 上海盟讯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学习与研究
   第04版:绿洲
   第05版:中缝
上海“最江南”的文化构建
新时代县域博物馆开展乡土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音乐剧的三个状态
上海盟讯学习与研究03中国音乐剧的三个状态 2025-08-12 2 2025年08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