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盟讯
04:绿洲
从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中找寻前行之路

  ●上海市嘉定区气象局 孟赞

  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在这个古老文明绵延不绝的国度,我们一直坚信,只有回望来时路,才能走好脚下路。风云变幻的时代里,没有谁比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也没有哪种单一的文化理念,可以引领这个民族走向更好的未来。故而,诞生于“中国问题极端严重之秋”的《中国文化要义》,便显得弥足珍贵。

  作者梁漱溟是民盟前辈,作为一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百年屈辱、多事之秋的时代,自然而然因使命感、责任感“为中国问题所苦恼”,遂有深思如浪潮澎湃,注入对这个国家和民族前行之路的探索,成书于《中国文化要义》。他研究中国昔时由盛而衰的问题,并不人云亦云,在向西方看的同时,通过剖析中国文化自己的特点,找寻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是谓“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这在今天,仍然振聋发聩。

  知行合一,既要科学也要哲学

  一百多年前,屈辱中的中国在舔舐自身伤口的同时,直观地看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强大,将科技视为强大复兴的法宝,尽管有守旧派将其斥之为“奇技淫巧”,但还是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而与此相对,科技缘起的思想哲学体系及基本逻辑,成为所偏废的选择。

  其时,张之洞一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深得清廷肯定,自此,这句口号也成为贯穿整个洋务运动时期的宗旨,以洋之“用”,附我之“体”,即只重科技实用,不重思想、制度建设,终宣告失败。

  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的“用”,都有其内在独特的“体”,且“体”是“用”的前提与基础,没有理论指导,其实践也只能是无根之木。因此,我们既需要科学,也需要哲学,二者得兼,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知今鉴古,追本溯源中华文脉

  梁漱溟生于中国问题积弊甚深之时,自小便在中国问题中徘徊,寻求“老大帝国”的复兴之道。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梁漱溟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独立思考,表里如一”。在这个原则之下,梁先生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不盲从盲动”,有着自己的独立体系。

  彼时有国人激进到主张“全盘西化”。这时,梁先生另辟蹊径,走了一条追本溯源的道路,这便是找寻中国为何造成彼时局面的底层哲学原因,《中国文化要义》由此开端。

  梁漱溟先生写《中国文化要义》,其目的在于分析中国自己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在实践中加以改良,而不是一味否定自己、只向外看。

  上世纪20年代左右,革命先驱周恩来、刘少奇以及邓小平等人赴国外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道前,本来也要出去的毛泽东临时改变计划,理由是“中国自己的问题同样重要”。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固然要睁眼看世界、与时俱进,但不能忘记要溯源自己的文化精要,以开辟更好的发展道路,否则,就是生搬硬套。

  海纳百川,开放胸怀兼收并蓄

  追本溯源是为了不要妄自菲薄。纵观世界,中国是仅存的文明古国,其文化绵延几千年从未断绝。一方面,中华文明的韧性为世界罕有;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领先的,梁先生说“根本动摇,也不过近百年事”,不能以一百年事,否定我们的全部。放之今日,同样不能以一时一事之不完美,过错于整个民族。

  但与此相对,这绝不意味着要固步自封。追本溯源,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民族大融合在中华历史上成为一个永恒的现象。这对中华文化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我们从来就是要在文化上兼收并蓄,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互相学习交流,由此“独自创发,缓缓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形态,这也是我们文化绵延赓续的原因。

  历经清王朝闭关锁国导致百年屈辱后的中国,将海纳百川的文化传统重新捡拾了回来,1949年以后到现在,我们更是屡屡在国际上以“求同存异”“坚持开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态度发声,不论何种形式,都指向一个理念:海纳百川,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兼收并蓄、拥抱世界。

  思辨求真,坚持中国文化自信

  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属于“早熟”的文化,在历史进程上先西方一步,本属于优越性。这种早熟文化,其产生的思想是将来产生的事物的理论所在,固然是它的优势;然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其难以理解而遭非议甚至不承认,却也成为突出劣势。

  这时便需要我们的思辨。在以开放胸怀、兼收并蓄的基础上,中国文化具有深远意义、现实意义的精华,要坚持,确实不好的传统,或改良或舍弃,也未必不是选择。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文艺工作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文艺是文化载体的一部分,由此类推,毛泽东对文艺工作的要求同样适用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方针。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坚持开放包容,赋能大国发展,是一代人的责任。怕的是,不如辜鸿铭者,把无形的辫子长在了心里。

  由此,我们的文化,要成为我们发展向前、民族复兴的基石,而不是包袱。

  不过,这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陈寅恪先生说过的、梁漱溟做到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一代民盟先驱梁漱溟做到了,诸多的民盟先辈,也做到了。

  (作者系民盟上海市文化传媒委员会盟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民盟上海市委
Copyright © right 上海盟讯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学习与研究
   第04版:绿洲
   第05版:中缝
炸元宵与煮汤圆:传统食俗里的元宵风情
行动是最好的传承
年味
《开往春天的高铁》 (丝网版画)
夜宿宝山寺
从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中找寻前行之路
上海盟讯绿洲04从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中找寻前行之路 2025-02-12 2 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