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盟讯
04:绿洲
行动是最好的传承

  ●周学强

  再一次回到“娘家”民盟上海市委机关,是外公离开我们一年后。

  走进机关文化走廊,在这里,触摸着历史的跃动,追寻沪盟先贤的足迹,重温民盟精神,耳边仿佛又回响起外公对我的诉说:

  ——“你看,这是望老(陈望道),当年他要求我们:党派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做人的政治思想工作。盟组织平时要关心盟员的工作、思想、生活……政治思想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耐心,不能简单化”“机关工作人员要脑勤、眼勤、耳勤、手勤、脚勤,多听取盟员要求,反映他们的意见”……

  ——“这是苏老(苏步青),当年市政协开会,我曾有幸作为民盟市委机关工作人员接待过苏老,对他的音容笑貌依旧记忆深刻。当时苏老的车开进来,我在门口等候,苏老下车后,恭恭敬敬地行90度礼和我打招呼,真是让人敬佩啊!”

  ……

  在19楼的“思往知来”实物展示区域,两份1984年第八届专门委员会的名单更是让我激动和兴奋。文化委名单中包含了杨村彬、王林谷、刘琼、王个簃等诸多文化界名人;高教委名单则涵盖了复旦大学的徐鹏、江泽宏,上海交通大学的戴宗信,同济大学的朱宝华,华东师范大学的李锐夫、徐中玉等教育名家。而这两份名单的封面页上,赫然写着几个我极为熟悉的大字:“民盟上海市第八届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名单,一九八四年十二月”。没错,这正是我外公张大钧的笔迹啊!

  如此珍贵的档案,远不止这一份。据外公回忆,1965年8月,因工作需要,民盟市委调外公回机关清理档案。在市委统战部档案工作同志指导下,他日以继夜,花了近半年时间,将大量分散的文件材料归类整理、装订编目,共建成永久、长期、短期三类案卷100多卷,后移送上海市档案馆,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民盟组织早期档案整理做了大量工作。这种基础性、开创性、历史性的点滴贡献深深启示着我:文史资料工作,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业。对待文史资料工作,要有历史自信和历史耐心,要甘于寂寞。

  晚年的外公,依然保持着工作时的状态,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沉浸在看报、剪报和回忆写作中。如今,这些“宝贝”,成为我勇毅前行的“宝藏”。

  外公虽然离开我们一年了,但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总感觉他依然安详地坐在那里认真地看报、剪报,总认为他是重整行装奔赴另一个战场。这一年,我仿佛依旧和先前一样忙碌着,准备好每周与他交流的材料和内容,期盼他听到我的好消息后露出欣慰的笑容,兴奋地听他和我讲讲某些历史片段故事。

  ——“我对‘望老’太熟悉了,我曾参加他主持的市委会会议担任记录,接待他与其他市委领导人来往。有一次还专门到复旦大学‘望老’府上送过文件,他亲手接收。”心有所想,行亦随之。怀揣着外公留下的思绪,我来到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苏步青旧居、谈家桢旧居,重走外公走过的路,在玖园中寻迹熏陶。而后又借第20届上海书展之际,专程来到文汇出版社新书《走近陈望道》展柜前,购买学习。

  ——“你看,这张照片是1979年10月9日,参加民盟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我们在北京香山玉华山庄的合影。前排左五是当时的民盟市委副主委、《新民晚报》社长赵超构。”2024年9月9日,《新民晚报》迎来创刊95周年。同日,“林放不老——赵超构手迹暨《延安一月》出版80周年展”开幕。我将这张珍贵的照片借展给主办方,并和全家一起去看了展,感受这位老报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思想情怀。

  甲辰岁末,杨浦民盟与我共同撰写的《且以淡泊寄平生——记杨浦民盟的开路人张大钧同志》一文,被民盟市委组织部收录到了《民盟先辈廉洁自律事迹读本》之中,倍感欣慰!乙巳新春,我从外公留下的剪报堆里,又发现了许多与民盟有关的故事,于是决定把这些珍贵的资料作进一步规整后,贴在新的剪报本上。因为我越来越坚信,走过的来路,终究照亮我们接续前行的去路。

  我想,如果传承是最好的纪念,那么行动就是最好的传承吧!

  (作者系张大钧外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民盟上海市委
Copyright © right 上海盟讯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学习与研究
   第04版:绿洲
   第05版:中缝
炸元宵与煮汤圆:传统食俗里的元宵风情
行动是最好的传承
年味
《开往春天的高铁》 (丝网版画)
夜宿宝山寺
从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中找寻前行之路
上海盟讯绿洲04行动是最好的传承 2025-02-12 2 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