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民盟上海市文化传媒委员会副主委,《新民周刊》主任记者、编辑
作为一名民盟盟员,我对《上海盟讯》很有感情。它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民盟地方组织刊物之一,是展示上海民盟、宣传多党合作的重要窗口,也是团结、联系、服务广大盟员的重要桥梁。
事实上,除了《上海盟讯》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上海民盟在新闻界也很有影响力。我所在的民盟上海市文化传媒委员会文新支部,就曾经汇聚了一批《新民晚报》复刊时的老报人——如社长赵超构(笔名林放)、副总编辑冯英子、张林岚(笔名一张)以及吴承惠(笔名秦绿枝)等,都是民盟先贤和新闻前辈。
而我的入盟介绍人之一的俞亮鑫老师,在上海新闻界乃至中国新闻界,都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因为他从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以后就一直在采编一线工作,他放弃了转岗当编辑,放弃了电视台给他的“当官”机会,对新闻采访始终情缘难舍。
俞老师1988年加入民盟,是民盟上海文新支部的第二任主委。他曾任民盟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建言献策、发声为民。作为《新民晚报》首席记者、高级记者,他捧得新闻界最高奖项——中国长江韬奋奖,还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上海市十佳新闻工作者、上海长江韬奋奖和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我是2013年加入民盟的,发现这十几年来,民盟的宣传工作越做越好。
一方面,民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愈来愈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到这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家庭。在热播电视剧《繁花》中,除了主演胡歌,还有9位民盟盟员参演,还有其他盟员参与了幕后工作。当时“上海民盟”微信公众号发表了相关文章,不仅在全国民盟盟员之间广为流传,也出圈收获了一大批读者。
另一方面,作为一线记者和编辑,我在工作中也多次得到民盟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我所供职的《新民周刊》隶属于上海报业集团新民晚报社,有一个固定的“院士访谈”栏目。今年春天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通过民盟上海市委宣传部的牵线搭桥,有机会采访到了去年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何祖华老师。他本人也是一位盟员,很有“盟味”,特意在松江的稻田边接受我的采访,让我真正见识到了“一脚泥土、一脚科研”的稻田守望者的院士风采。而且在平时采访中,如果受访者是盟员,自然对我这位盟员记者很亲切,也让我有机会让更多人了解民盟盟员的个人魅力和对社会的贡献。
正是民盟对于盟员时时刻刻的无私助力,使我进一步坚定了要传承好先辈精神的信念,与民盟一起做好思想建设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