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大器
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高频词,也是盟员们在参政履职中一直所关注的重点议题。本期特别刊发盟员吴大器在考察民盟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支部主委张斌所在的企业后的深沉思考,以展现盟员们对如何践行新质生产力这一议题的实践和理论探讨,供大家交流。
中小型制造业是践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盟员张斌牵头打造的“思乐得”品牌,从保温杯这个小小的日用品开始,几十年如一日,既是传统型制造业,也不是起眼的朝阳型产品,但“小”却能演绎“大”的场景,他们在研发为重的征途上,以面向国际的品牌战略,企业传统的文化支撑,绿色环保的低碳环境,给传统产业展现了“含新量”的开阔前景,当下,迫切需要注入全新的视野。即:要在发展思路上“抬头看天”,跟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步伐,要在乐推企业文化的综合支撑上融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的份量和综合文化素养,要在获得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传统制造型企业提质增效的创新系统的量化目标上,形成战略规划与方向,走向一个新的起点,走上新型生产力发展的康庄大道。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深化探索,笔者有以下三点想法:
第一,要从浦东和临港地区发展战略出发,因地制宜,开展若干突破性重点行动,当好“开路先锋”。
“思乐得”企业地处上海浦东、临港地区的书院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处上海浦东、临港等开放“前沿”的实体经济群体,应该当行动起来,加快中观层面的系统联动,把践行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战场规划与浦东改革开放任务衔接、迭加,奏响“开路先锋”的英雄乐章。
第二,制造型企业弘扬国际化品牌战略,是“‘中国智造’更高、更快、更强、更科技”走向全球的核心标志。
中国制造业已经从“制造”转型为“智造”,享受了科技研发的红利,弘扬国际化品牌战略体系会成为核心标志。这里有三个着力点:一是聚焦并抢占某一产品的国际“奥斯卡”并形成系列特色品牌,中国制造业要形成国际品牌的“万紫千红”形态;二是突出在产品的延伸、拓展上的“做精、做优、做特、做异”,以科技研发和精品设计、创新销售为“四做”塑造基石。三是渐进推行全球五大洲的产品系列差异化设计布局,巩固已有市场占有率、开发差异化、辐射型、多功能沿伸的多频式生态、生活型、科技新型的产品设计。
第三,中小型制造型企业要在践行新质生产力的征途上,深化战略视野,确立企业四个维度的发展行动计划,为现代企业体系构化框架。
建议具有相应基础的中小型制造型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主要在四个维度上构架起新质生产力的现代践行体系。
一是经济保障维的高度。以经济成效的既定目标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核心标准,确定3年、5年、8年的量化经济目标。
二是科创集成维的深度。以产品特色,沿伸上、下游及其科创共同体建设集成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质量标准,规划未来的科技含量卓越程度。
三是文化环境维的温度。以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练好企业精神素养的内功,试验并提升上海企业、社会文化环境和民族文化、海派文化、开放文化的创新融合,作为先进生产力的社会标准。
四是国际品牌维的宽度。以既有的国际化品牌为基础,拓展特色产品持续获得国际品牌奖项的频次、拓宽适应特色产品面向全球各大洲的市场需求、沿伸销售,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国际标准。从而,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基业、增添包括中小型制造型企业在内的相应贡献。
(作者系上海金融业区域经济应用创新枢纽首席教授、原上海市政府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