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盟讯
03:学习与研究
从南京西路到陕西北路
——民盟上海市委机关办公地址的变迁
20世纪80年代初,谈家桢主委(一排左二)在荣宅与王丹凤(一排左一)等盟员亲切交谈。

  ● 徐宏炜

  编者按

  民盟上海市委已建立14处民盟传统教育基地,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不仅是民盟发展历程的见证,更是上海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其中许多已经纳入了市政府“建筑可阅读”名录。然而,与民盟有关的上海老建筑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它们像珍珠般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讲述它们的故事。

  为此,民盟市委今年将举办首届上海民盟传统教育基地讲解员比赛,这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深入学习和体验的机会。比赛通过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和共创式的专业培训,旨在帮助广大盟员深刻理解民盟的光辉历史,从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盟史讲述者”。

  本版特开辟“沪盟寻踪”专栏,循迹老建筑,回眸历史,感受上海民盟的发展脉络和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欢迎盟员们积极投稿。本期,让我们一同回顾民盟市委机关所在地的变迁历程。

  南京西路与陕西北路交汇的宽阔路口,不仅有大上海繁华的地标,更浓缩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这个独特的十字路口仿佛是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一侧映射着商业的璀璨与繁华,另一侧则诉说着历史的沉淀与变迁。民盟市委自1946年起,从南京西路至陕西北路,数易其址,每一次搬迁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转移,更是上海民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

  从南京西路启航

  1945年12月,沈志远和黄竞武受民盟中央委托,肩负着筹建民盟上海市组织的使命来到上海。他们携手盟员肖秉钺、谢仿林,在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南海花园三楼设立临时筹备处,开展民盟的活动,并开始吸收新盟员。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在这一关键时刻,民盟总部为反对大规模内战,委派中央常委黄炎培、沈钧儒和梁漱溟等人来沪开展活动,而南海花园饭店便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作为沪上主流媒体的《申报》,曾多次刊登南海花园饭店的广告,从这些广告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窥见,饭店不仅以“川菜”闻名,还经常在夏季举办“吃茶,乘风凉,跳舞,听音乐”等海派风味十足的休闲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南海花园饭店还承担着民主人士召开新闻发布会的重要功能。在1946年第17期《周播》周刊的头版头条中,一则关于罗隆基的新闻曾引发广泛关注,标题为《罗隆基不想上庐山 却在南海饭店发空论》。尽管这份国民党控制的小报对民盟和罗隆基进行了嘲讽和污蔑,抨击民盟是“共产党的应声虫”,但这恰恰凸显了当时民盟与中共之间亲密合作的关系。

  1946年8月,民盟上海市支部正式宣告成立,并将南海花园饭店作为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重要据点。1947年,南海花园饭店的主人,地皮大王周纯卿因心脏病突然发作死亡,著名律师、民盟中央常委史良承办了周的遗产案。根据当时上海律师公会的规定,律师可收取当事人财产的千分之五作为公费,但周的亲属因无现款,便将这座三层房产赠予了史良。上海解放后,史良毫不犹豫地将房产转交给民盟。如今,南海花园饭店已不再是昔日的政治活动场所,而是成为上海市民欣赏评弹艺术、享受文化生活的休闲之地。

  1958年,民盟与民革、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台盟共同迁至外滩中山东一路15号,开启了民主党派合署办公的先河。时任民盟市委主委陈望道,曾在此为盟员讲述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往事。外滩15号,这座见证了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建筑,曾是华俄道胜银行大楼。上世纪50年代,这里又成为上海航天局的办公场所。如今,这栋大楼已华丽转身,成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所在地,继续书写着上海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在陕西北路恢复活动

  陕西北路素有南京西路后街之称,是上海仅有的三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原名西摩路,1914年筑成,是一条百年老街,也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两旁,矗立着名人故居、风格鲜明的建筑和革命遗迹等21处历史文化景观。

  1977年7月,上海各民主党派在泰兴路306号市政协文化俱乐部临时办公,为恢复活动做准备。1979年,民盟市委迁至陕西北路186号荣宅。荣宅,这座曾属于“面粉大王”荣宗敬的故居,成为了民盟市委的新“家”。据机关退休老同志回忆,荣宅二楼有一个铺着柚木地板的宴会大厅,彼时作为各党派共用的机关礼堂。那时,民盟市委经常在那里开茶话会,名家齐聚,高朋满座,像名医黄铭新、音乐家谭抒真、儿童文学家陈伯吹、电影演员王丹凤、篆刻书画家钱君匋等都常在这里参加活动,氛围热烈而融洽。

  当时,在陈望道、苏步青、谈家桢的领导下,上海民盟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首先,重塑机关工作架构,1979年民盟市委机关设立了秘书、组织、宣传三个处。不久,秘书处改为办公室,组织处、宣传处改称为组织部、宣传部,并增设社会服务部,负责咨询、办学、支边、支农以及老年盟员等工作。其次,加速恢复组织发展,从1977年到1987年的十年间,盟员人数从2351人增长至5671人,盟员人数增加了一倍多。第三,积极推进参政履职,聚焦教育改革、浦东开发、宝钢建设等战略层面的重点问题建言献策,为上海的重大工程和重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1988年,民盟市委再度迁至北京西路860号市政协办公。荣宅则于2002年被传媒巨头默多克相中,签下10年租约,成为星空传媒的办公地点。2011年,意大利时尚品牌Prada出资荣宅修缮工程,历时六年修旧如旧,2017年底重新向公众开放,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网红打卡地。各党派市委机关的老同志们也纷纷回访荣宅,寻找当年的记忆。

  从陕西北路再出发

  现坐落于陕西北路128号的上海民主党派大厦,是全国第一幢省级民主党派集中办公的大厦,从地理位置上看是当年荣宅后花园凉亭的所在地。历史总是有太多巧合,据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回忆,1948年12月至1949年4月间,他在浙江与上海之间频繁往来,与中共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建立联系,并在上海设立了两处秘密联络点,其中一处便是陕西北路128号。在《1949年嘉兴起义始末》等多篇文章中,贾亦斌多次提及这个地址。可以说,陕西北路128号不仅是上海统一战线的地标,还是历史上嘉兴起义的谋划策源地之一。

  1992年12月26日,民主党派大厦正式奠基。1995年11月,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等视察了即将落成的民主党派大厦。1996年12月,民盟市委迁至民主党派大厦14楼,2004年8月又迁至18楼。在机构设置上,1995年12月增设了联络部,形成了“四部二室”的工作机构布局,包括组织部、宣传部、社会服务部、联络部以及办公室、研究室。2007年,为了加强参政议政工作,原联络部被调整为参政议政部。这一机构设置沿用至今,确保了民盟市委工作的高效运转。

  2016年,为了提升设施水平和扩展功能,民主党派大厦启动了全面的修缮工程。在改造期间,民盟市委曾在太原路294号的中科院上海分院临时办公一年。2017年,经过修缮与改造,民盟市委又回到陕西北路128号17-19楼办公。上海民盟组织从解放前的500多人发展到如今拥有24000多名盟员的省级地方组织。历史上还涌现出陈望道、苏步青、钱伟长、谈家桢、李国豪等40多位知名大学校长,谷超豪、胡和生等21位“两院院士”,沈志远、熊佛西等21位“上海社科大师”以及刘海粟、赵冷月、万籁鸣、王丹凤、丁是娥、戚雅仙等众多艺术大师。如今,上海民盟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继续前行。

  (作者系民盟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民盟上海市委
Copyright © right 上海盟讯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学习与研究
   第04版:绿洲
   第05版:中缝
从南京西路到陕西北路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实现良性循环
终身学习:构建大学与社区互利共赢的合作纽带
小中见大,践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上海盟讯学习与研究03从南京西路到陕西北路 2024-05-12 2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