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盟讯
04:绿洲
在秦砖汉瓦的空间架构中遨游
——吴寒松书法艺术的求索与创新

  □ 黄浦区政协原常委、解放日报社退休记者 储有明

  吴寒松,祖籍浙江海宁。字循之,别号天乐山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民盟书画院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和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建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徐汇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大无限艺术学校校长。艺术简历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书法家名人大辞典》,2021年收入《上海市志》。

  200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中国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等单位授予世界华人艺术人才称号。著有《书法教学100个为什么》、《吴寒松教书法》、《循之隶书苏轼前后赤壁赋》、《循之行书古诗十六首》、《循之篆书古诗三十三首》、《循之书画作品集》、《循之书画集》。

  吴寒松不仅是一位勇于探索、蕴古求新、不断变革书风的艺术家,还是一位桃李满申江的青少年书法教育家。他精研篆籀八分垂五十余载,转益多师,先后得林仲兴、徐伯清、钱君匋、程十发等大家的指点、亲授,耳提面命,艺益精进。他的书法作品,由篆籀八分上窥秦砖汉瓦、缶翁石鼓;撷诸家法意,融会贯通,又另辟蹊径,以分法作篆,侧锋作隶,笔力矫健,自具面目,頗饶探索和创新的意味,在当今书坛独树一帜。

  兼收并蓄转益多师的艺术积淀

  吴寒松自12岁起就究心书法艺术,在钱君匋、赵冷月等名师的指导下遍临《礼器碑》《张迁碑》《石门颂》、《西狭颂》《史晨碑》《乙瑛碑》诸碑,上溯《石鼓文》《散氏盘》,直至秦砖汉瓦;在书体和运笔上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骨开张,笔力矫健,具有浓厚的碑学书风。

  他将秦砖汉瓦、篆籀八分遒劲沉雄的阳刚之美,具体而微地落实到书法艺术的用笔、用墨、结字、章法等各个方面。他创作的书法作品,是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在书法艺术上的体现;无论书体与气势,均能体现出一种力量之美,墨浓毫健,用笔恣肆,从而进一步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审美空间。

  从艺五十多年来,他锲而不舍,天天临池和进行书法传授,虽寒暑也不中辍。近年来又浸淫刻竹和陶瓷艺术。艺术大师吴昌硕早年也曾通过治印、刻竹笔筒、刻铜墨盒等腕力训练来增强书写的力度。

  他的《传统印象》系列作品所临写的《张迁碑》《石鼓文》《散氏盘》《郑文公碑》,以及王羲之《奉橘帖》、颜真卿《祭侄文稿》、米芾《研山铭》、蔡襄《澄心堂帖》、王铎《听颕师弹琴》等,笔法严谨,功力深湛,反映了他五十年如一日,孜孜矻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墨池舀研之功。

  秦砖汉瓦书法元素的当代演绎

  书法艺术的书写笔墨应该与时俱进,与当代的文化、当代的变革同步。新世纪以来,书坛逐渐掀起了一股稽古创新之风。吴寒松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邃古久远的秦砖汉瓦之中,希冀从源头上返朴归真地探求书法艺术的真髓和真谛。

  秦砖汉瓦上镌铸的文字古拙遒美,其篆法线条在刚柔、曲直、疏密、倚正等诸方面都臻达高度和谐,或方峭、或曲劲、或圆淳、或流美,天趣盎然。把秦砖汉瓦的书法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当下书法艺术的创作中去,是吴寒松在书法创新中所作的可喜尝试。

  吴寒松頗具秦砖汉瓦风姿的书法作品,“字既尽美,尤善布置”。他通过学习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平面构成原理,于落笔纷披之际,妥善处理好线条和墨块之间黑、白、灰的相互关系,增强空间感,使书法作品臻达整体和谐的意法之美。

  吴寒松借鉴了秦砖汉瓦因形制宜、随意屈伸、增减偏旁部首的章法,象篆刻家规划印面一般地创作书法作品,疏宕有致,险极而归中和。导师钱君匋观看了吴寒松的书法作品后感慨地说:吴寒松常常把古文字的零部件拆开后重新组合,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吴寒松从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领悟到:“可以通过改变字形结构”,以及“利用有限的白,创造无限的艺术境界”。如他创作的《鱼之乐》,通过大片留白,拓展出一片虚幻的想像空间,作品具有空间的腾挪之美。

  在创作中,吴寒松还稽考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从“六书”规则上来寻根和解读汉字的渊源,辨识其构字原理,了解哪几个字的哪些部位和部首是可以挪位甚至省略的。在挥毫书写书法作品时,吴寒松根据所书内容的需要和字、词的组合,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平面构成的规则与理念,通过黑、白、灰的对比,在平面中实现层次推进,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臻于化境。如他创作的《鱼得水,鸟归林》,“水”和“鸟”的结字都能寻根上溯到甲骨文等古文字。

  立意为象循形追意的书法实践

  汉代瓦当在非圆非方的当面上改造和限制方块字,使之屈曲,化直线为弧线;并通过适度变形,将鸟兽等装饰纹样附丽在文字结构之中,被鲁迅先生赞誉为“汉人艺术雄沉博大”。吴寒松从图文并茂的瓦当上憬悟到“立象尽意”、化象为意。艺术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是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客观形象,来寄寓作为创作主体的书法家的主观情思的。

  “象”与书法创作的关系,可参稽东汉书法家蔡邕所说的:“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汉语文字是由点、划和线条所构成的抽象符号,在书写中通过书法家的审美追求,通过线条的纵横运行、节奏对比,通过书法艺术本身所具备的变形特征,有可能“兴象”与“立象”,进而使原本抽象的符号在笔毫的运行中“纵横有可象者”;并在此基础上,创作成可供视觉审美的意象。

  从吴寒松《循形追意》系列作品的表层形态来看,其书法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是象征,是对客观事物的意象性描绘,如他创作的“车系列”、“门系列”。

  吴寒松创作的《门系列》书法作品,以繁体字“开”和“门”,形象地寓意:人必先打开“心灵之门”,然后才能开启“世间之门”和“宇宙之门”。他创作的《车系列》书法作品,以极简的艺术造型手法,表现丰富的感情世界,寓意车轮滚滚,夫妻同心,齐心协力,才能“通四海”、“达三江”。

  吴寒松《循形追意》系列作品,在书写过程中通过抽象符号的幻象呈现,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如“车”和“门”),传递出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和意趣。正如王弼在《易学略例?明象》中指出的那样:“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吴寒松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书法实践中,通过全面继承书法艺术的传统精粹,通过广收博采西方艺术的构成理念,特别是通过对秦砖汉瓦艺术遗产的不倦探索和深入研习,在古文字的空间架构中蕴古铄今,为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下的艺术创新,作了可喜的求索和尝试。

  (配图:无限/吴寒松书法作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民盟上海市委
Copyright © right 上海盟讯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学习与研究
   第04版:绿洲
   第05版:中缝
“中国数学界第一位女院士”胡和生在沪逝世
所见之“吻”
《魔都俏佳人》掀起新春文化舞台热潮
郑寒 《北方的天空下》 纸本水彩
在秦砖汉瓦的空间架构中遨游
上海盟讯绿洲04在秦砖汉瓦的空间架构中遨游 2024-03-12 2 2024年03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