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家灯火的龙年新春佳节里,一部充满欢乐的方言贺岁剧《魔都俏佳人》在上海上音歌剧院连演10场。《魔都俏佳人》是上海“演艺大世界”首部“方言贺岁剧”,这部剧既是希望打造上海的又一贺岁文化品牌,也是推动文旅融合、带动上海节假日文化消费的一次主动尝试。跨界融合的喜剧为观众带来了“轻松、接地气又高质量”的方言文化大餐;也在甲辰龙年伊始,为沪上演艺市场带来充满欢乐的“开门红”。
本轮的10场演出,观众好评不断,热度一路飙升,在新春佳节期间,《魔都俏佳人》的热度不退反增。观众们的热情让歌剧院充满了新春的热闹,不少观众表示“众神归位了,必须值回票价,演员们都是上海人从小到大熟悉的面孔,我们也是借此机会进剧场感受上海年味。”还有不少戏迷也表示“没想到传统戏曲演员在话剧表演里也这么出色,上海滩的‘顶配’演员班底果然不会让我失望。”
每日演出谢幕的“彩蛋”也是观众们最期待的一个环节,主演们献唱自己的“看家本领”,引来台下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不少观众表示:“谢幕大饱耳福太精彩了,各路神仙齐聚,值回票价”。
《繁花》收官“佳人”登台, 用方言演绎上海风情。之前热播的王家卫电视剧《繁花》掀起一股沪语热潮,而《魔都俏佳人》的一大“亮点”也是方言——尤其是沪语演绎为主、宁波官话、陕西话、苏北话等各地方言轮番登场的演出形式,使得当初该剧演出消息甫一公布,就吸引了很多关注目光。
此剧的另一大“亮点”是云集了众多上海家喻户晓的明星演员。参演这部贺岁喜剧的演员都是上海观众们耳熟能详的名家、明星,名角们过招切磋,每个人都在突破自己固有的表演方式,且生活里也大多是老友,同台演出都备感欣喜和兴奋。在一众领衔主演中,有不少盟员艺术家的身影,让我们来逐一认识下吧。
著名表演艺术家、上海沪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茅善玉说,自己天天都在追《繁花》,剧中故事和场景都和自己的记忆高度贴合,再通过沪语来演绎,更是让她觉得“地道”。她还表示,要让观众走进剧场,有一种走亲戚、拿红包的过年感受。值得一提的是,2月17日该剧收官演出日适逢其从业50周年。五十年前的这天,12岁的茅善玉走进了上海沪剧团开始学习沪剧——从演员到团长、到院长、再到如今沪剧表演艺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才与代表人物。作为海派文化推广者,从台前到幕后,茅善玉用了五十载的时光,始终守护着江南梨园的那一抹秀色,并在沪剧流派的传承和创新之路上不断探索。
去年凭借电影《追月》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的著名演员何赛飞,对于此次回归舞台有着极大的热情。她表示,自己在影视剧里演过形形色色的上海女性,但是演骗子集团老大还是第一回新体验。此外,何赛飞和剧中另一主演赵志刚都是越剧演员出身,曾在央视一起合作过,此次在话剧舞台再合作,也将延续一贯的默契。
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副团长毛猛达演了一辈子的沪语舞台作品,包括《石库门的笑声》这样常演不衰的作品,《魔都俏佳人》是他头一回演一个沪语的话剧,“随着更多话剧、音乐剧作品的加入,很多青年观众开始进入到我们的场子里来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们应该乘着大家对上海话热情的这股东风,推出更多的上海话文艺作品。”
正所谓最真的情感,也最能打动人。在这阖家团圆的传统节日,该剧已然成为了家庭过节新选择,同时也为后续上海本土贺岁剧的创作演出开辟了新路径,更进一步为方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