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引发代表委员热议,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陈群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主委
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简凝练、高度浓缩,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客观理性,部署工作重点明晰,是一份提振信心、催人奋进的报告。
2023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沉着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立足新方位、描绘新蓝图,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等十个方面作出的系列重要部署,符合我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需要,必将有助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奔走国是,关注民生”是民盟的优良传统,上海民盟将认真组织学习报告精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共中央确定的战略部署上来,锚定奋斗目标,齐心建言资政,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姚卓匀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
政府工作报告用数字说话,2023年取得的发展成绩让我们深感骄傲。2024年围绕中央部署,明晰重点任务,直面问题、解析短板,务实部署今年的工作,起到了凝聚人心、提振信心、齐心聚力的号召作用。
去年在审议报告的时候,我特别关注就业的问题,也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今年的报告中提到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这是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岗拓岗、实施促进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和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发挥作用的集中体现。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由2023年的“1200万人左右”调整为“1200万人以上”,再次体现了政府稳就业工作的力度和决心。为此我认为今年的就业工作,除了进一步稳岗拓岗,强化公共招聘服务以外,更需要减少就业供需端信息差,重视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进程中面临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开辟新业态发展的绿色通道等,多措并举,保持可持续的高质量就业。
顾祥林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工程结构性能演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政府工作报告高举旗帜、彰显担当、厚植情怀,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好报告。聆听报告有三点体会特别深刻:一是加快科技自强自立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二是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可为科技自强自立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三是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可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高水平的人力资源,以成果、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是其中关键。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同时,要认真研究人才培养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方式,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丽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科科长
李强总理在报告中总结了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国务院牢牢把握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这个定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过去一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铁路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全年发送旅客突破8亿人次,较2019年年旅客发送量7亿人次纪录增长超一成,创历史新高。
2024年我将重点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降低物流成本行动,积极为多式联运的推进发展建言献策,让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
龙婉丽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静安区副区长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高举旗帜、维护核心,充分体现了政治高度、施政力度和民生温度。2023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持续关注民生保障,直面百姓急难愁盼,全力瞄准民生难点发力。在满足群众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普惠性民生需求的基础上,更注重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
2024年提出了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化统筹推进,开展基层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这是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分管文教卫体的区长委员,我将继续重点聚焦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水平,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曹阿民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
政府工作报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赢得了现场代表委员的多次热烈掌声。2023年中国实现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增长率5.2%,这是通过全国人民艰辛努力取得的,非常不易。这一年,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能源汽车产销占全球比重超过60%,通过长期努力积累实现了新赛道的开辟。民生领域的促就业、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的财政保障有力有效,特别是提高了“一老一小”的个税专项扣除标准,6000多万纳税人收益,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作为一名科协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我将不忘履职初心,结合自己的界别和专业特长,继续围绕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美丽中国建设和民生等领域,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委员作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朱同玉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
政府工作报告回应了大家的关切、关心的热点问题,向大家展示了我国2023年的发展成就。例如2023年经济增长率达到5.2%,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运营,可再生能源发电机装机容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这些成就都是在严峻挑战下克服重重困难所取得的。
2024年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一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政府将会多出稳预期、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国家将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作为政协委员,我们也将针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并立足本职专业积极建言献策。
丁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
听了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到非常鼓舞人心。报告简明扼要、实事求是,既如实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也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今年发展目标和政府工作内容。作为一名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我对报告中提出的“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的举措十分关注;作为政协委员,我也将在这两方面努力建言献策。
徐雪红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翔实、重点突出,总结成绩实事求是、亮点纷呈;分析问题切合实际、直面困难挑战,不回避、不掩饰;2024年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令人鼓舞。
作为环境资源界别的政协委员,我将积极响应报告中提出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持续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聚焦黄河流域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等问题,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推动建设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
施华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兼航天产品部主任
政府工作报告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求真务实、内涵丰富,是一个实干、创新的好报告。一年来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付出艰辛努力,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来之不易,也彰显了中国发展的韧性。
报告用更大的篇幅提出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和部署,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报告在部署“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提到,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这正是我今年一个提案涉及的内容,让我倍感振奋。报告还提到要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我作为一线科技工作者,听后深受鼓舞。我会将这次会议精神带到工作岗位,团结带领身边的同事踔厉奋发,共同为推进我国科技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