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盟讯
03:学习与研究
关于加强上海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及运用的建议

  ● 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科技合作处处长 焦 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近几年,各大高校中,每年都有若干学生因为学业、人际关系、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导致各种悲剧。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单纯用传统的思政教育手段,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也不能适应精细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因此,迫切需要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及运用,心理健康档案不仅是记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岗位工作者开展有效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工具。

  2004年,教育部曾要求在直属高校秋季入学的所有大学新生中都建立心理档案,到目前为止,上海大多数高校也为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

  但这些档案的建设和运用存在很多问题,不少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建立起来,保存了一些学生的基本信息,但档案的内容不够全面、更新不及时、使用率不高,甚至于成为无人问津的“死库”。

  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有名无实,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还导致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一些突发事故也牵扯了学校相关部门的精力,使得学校的声誉受到一定影响。

  基于上述现实问题,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及运用方面,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管理。

  1.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涉及到“由谁建”和“如何建”的问题。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涉及到学校、学院、系三个层级,由学校建立过于宏观,由系级层面则过于微观,因此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主体。总体看来,在学院层面上,依托思政、团委等部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比较合适。

  目前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已有不少,除了教育部牵头开发的心理档案系统外,还有一些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各具特色,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生心理档案系统中,除了在线生成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外,还需要将其他载体(如纸质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这样才能建立完整、系统的心理档案系统。

  2.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除了基本信息外,还应包括家庭状况、学习情况、人际关系、心理测评结果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后,还需要及时更新和维护,使之处于一种动态状态,从而确保系统的时效性。当然强调档案的系统、完整,也并非泥沙不分,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采集。

  3.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运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后,要加强档案的利用,定期整合、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活动,尤其是一些突发性事件。

  由于心理健康档案涉及到学生的很多隐私,因此,在建立、使用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保密工作,切实保护、尊重学生的隐私,切不可随意泄露。在具体的利用过程中,要严格做好对用户身份和权限的验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用户的开放程度和内容。

  将来,可以进一步考虑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作为学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学生、学校有重要作用,对学生走上社会、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更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上海市各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但在管理和使用方面尚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可以创造性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心理健康档案的运用和预测更加便捷和高效。因此,本提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民盟上海市委
Copyright © right 上海盟讯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上海两会
   第03版:学习与研究
   第04版:绿洲
   第05版:中缝
民盟市委提交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发言提案(摘选)
关于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的方向性建议
关于加强上海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及运用的建议
上海盟讯学习与研究03关于加强上海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及运用的建议 2024-01-31 2 2024年01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