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盟讯
04:绿洲
茅善玉:用“上海声音”雕刻时光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您来到上海,这座融汇东西的海派都会……”这一段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民盟盟员茅善玉录制的沪语广播,既面向来自世界的旅客,也面向归家的上海人。

  8月26日起,乘坐上海航空部分国际与地区航线的旅客,会在航班降落上海前听到一段特别的客舱广播——不是熟悉的普通话或英语,而是柔软婉转的上海方言。这一别具一格的“沪语广播”服务,在时隔数年后正式重返上航客舱。

  目前,“沪语广播”首批覆盖4条航线,包括布达佩斯-上海、吉隆坡-上海、香港-上海和长沙-上海。除了语音广播之外,上航还在部分航线的客舱中开展了“沪语互动环节”,乘务员邀请沪籍旅客用上海话分享旅行感受。不少旅客表示:“听到家乡话特别亲切,好像真的快要到家了。”也有非沪籍旅客认为,这样的体验“新鲜、有趣”,仿佛提前触摸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次广播的配音者茅善玉是一级演员、沪剧代表人物,早在2017年就曾为上航录制沪语广播。她的嗓音温润如玉、吐字清晰婉转,被誉为“上海的声音”。再次受邀参与录制,茅善玉表示:“沪语是上海的珍贵财富,能用这样的方式在飞机上传播上海话、传播海派文化,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茅善玉也在8月份的上海书展现场发行了自己的首张黑胶唱片《玉满浦江五十春》。在首发式开始前半小时,场地已经被戏迷围得水泄不通,用于现场签售的100张唱片也快速售罄。“从艺50年,这张唱片是给粉丝的一个礼物,也镌刻一段沪剧的美好往事。”茅善玉对记者说。

  在《玉满浦江五十春》的外页上可以看到,唱片记录了茅善玉各个艺术阶段的代表唱段。从《璇子》里用“金丝鸟”隐喻叩响时代心弦,到《敦煌女儿》里刻画樊锦诗的学术赤诚与戈壁风沙共振,茅善玉在50年的舞台生涯中,始终以塑造人物、创造人物为第一艺术准则。

  “在最近20年的沪剧工作中,我在不断努力构建自己的唱腔。”茅善玉认为,自己如今的艺术成就是站在前辈艺术家的基础上形成的。“我吸收了老师们的艺术特色,加以融会贯通。”上世纪80年代,她前往丁是娥位于华亭路的居所,“我走上二楼,看见丁老师拿着剧本打着板,正在做自己的唱腔,甚至没有发现我到了。”从此,茅善玉的内心就种下了一颗种子——“总有一天我也要做属于自己的唱腔。”

  在之后的艺术创作中,茅善玉根据作品的不同风格量身定制唱腔。《露香女》带有浓厚的江南风情,茅善玉融入锡剧和评弹的艺术特色。在《敦煌女儿》中扮演老年樊锦诗,她便采用了京剧老旦的表演特色。“虽然我的艺术生涯已经走过半个世纪,但不断突破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这也是与时代同行,与城市同步的沪剧交给我们的使命。”

  (转载自徐汇通、文汇报等平台,文章略有删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民盟上海市委
Copyright © right 上海盟讯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学习与研究
   第04版:绿洲
   第05版:中缝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国画展开幕
致敬英雄,赓续精神
信念的坚守:一部盟史教育舞台剧的诞生与回响
罗英:我的上海书展终章
茅善玉:用“上海声音”雕刻时光
上海盟讯绿洲04茅善玉:用“上海声音”雕刻时光 2025-09-12 2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