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敏
“你要采访尧老师?他可是参政议政积极分子!”“他刚刚提了关于持续提振消费的建议,好多媒体都报道了。”“今年他还代表民盟市委在市政协全会上作大会发言!”……提起民盟市委常委、太平人寿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副总经理尧金仁,民盟市委机关工作人员都赞不绝口。
身兼市政协常委、民盟保险总支主委、央企高管等多重身份,尧金仁始终保持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把本职工作和参政履职相结合,认真撰写提案和建议,内容涉及经济、金融、保险、民生等方方面面。
“长期观察,深入思考”
“我写的内容大都与自己的职业和经历相关。教育经历是武大本科、港大硕士、人大博士,学的都是金融保险和社会保障相关专业。工作履历是3家公司、2个职业。”尧金仁这样简单概括了自己的过往经历。他先后在宝钢集团、平安保险和太平人寿从事证券、保险两个行业。“干一行钻一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笔耕不辍,一直坚持研究和写作,先后出版了《金融企业上市的国际视角及中国的探索》《香港的保险业》《银行保险——一种新的金融制度安排》三本著作。
2003年加入民盟后,尧金仁开始大量撰写社情民意,并多次参加民盟中央、民盟市委组织的调研。“是民盟给了我更广阔的舞台,我一直非常感激。”
“一份有长远价值的提案要经过长期观察和深入思考。”尧金仁说,比如他在最熟悉的保险领域,已经深耕了近30年。在担任政协委员之前,他就通过民盟提交了多份社情民意,呼吁基本养老保险、职业性养老保险、商业性养老保险的协同发展。2013年担任市政协委员后,他多次呼吁“商业保险参与本市老年护理保障体系建设”。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他又建议完善商业健康险,以破解创新药“进不了医保,就要失去市场”的难题。“这些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我们是老百姓的一员,要用心体会民心民意。”他说。
“关于建立上海保险交易所的设想,我也是从2008年就开始有了想法,一直写文章呼吁。”2014年,因为撰写了关于“发挥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优势,推动上海保险交易所建设”的提案,尧金仁受邀加入上海保交所筹建研究设计小组,担任寿险组组长,前前后后参加了100多项调研,主持相关部分的方案设计。2016年6月12日,上海保交所正式开业。尧金仁所设想的保险、再保险、保险资产等业务,陆续全面铺开。
“现在想起来,这些建议从提出设想到持续深入研究,再到最终实现,就像一部‘连续剧’一样。”他感慨道。
“不调研不发言”
“要在熟悉的领域说靠谱的话。”尧金仁说,“如果遇到陌生的领域,就通过深入调研把它变成熟悉的领域。”
多年前,尧金仁在龙吴路上两个月的“吃灰调研”曾引发各个媒体的关注。当时,龙吴路扬尘污染严重,周边居民谈“尘”色变。尧金仁就想通过建言,让职能部门“管管这条路”。
“这是一次‘跨界’的建言,要想内容扎扎实实,建议有可行性,一定要亲身体验。”那段期间,他只要有时间就一头扎在龙吴路,反复观察每一段道路,计算土方车、垃圾车、水泥搅拌车出现的频率和路线,了解沿途混凝土作业工地、渣土码头的具体方位,他还发现,马路上的泥泞,有一部分是因为花坛高度不够,一下雨泥土就冲到路面上了……带着调研成果,尧金仁又奔赴有关部门,了解相关规划配置,寻求对策思路。
2014年1月,尧金仁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对徐汇区交通干道龙吴路实施整体改造,并提出了特别细致的方案。在包括尧金仁在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关心推动下,龙吴路大修被列入徐汇区实事工程,提案中的建议一项项落地。面对越来越干净的马路,尧金仁说:“这个灰吃得值!”
2017年全市“两会”期间,尧金仁所撰写的一篇有关推进厨余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的提案,让民盟界别委员们纷纷点赞。这也是他接连几个月走进多个区的小区垃圾桶和垃圾处理场地,不嫌脏不嫌味儿,一点点检看分析的“成果”。
“金点子是走出来、看出来、问出来、访出来的。要掌握真实数据和权威讯息,才能更好地为城市精细化管理贡献智慧。”尧金仁说。
“全面分析问题,系统解决问题”
近期,尧金仁撰写的《建言“十五五”:以“七个统筹”构建持续提振消费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文中以扎实的事例,提出要更好地统筹“认知升级和实践创新、短期刺激和长期激活、消费和投资、产业变迁和财税结构、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资本回报和劳动回报、制度创新和监管升级”,做到短期与长期协同,供给与需求联动,效率与公平平衡,以持续提振消费。
尧金仁说,他一直用民盟前辈费孝通先生“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训导勉励自己。“写建言不能老生常谈,但对于一些事关长远和全局的‘老大难’问题,如前所述的提振消费问题,一定要全面分析,系统提出解决问题之道。”这是他长期以来对自己参政履职的要求。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尧金仁对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热爱,他时常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喜爱的书法作品,也常以古文形式自撰文赋。“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着中国人的智慧光芒,我也在古文创作中领悟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他还曾提出从传统文化的视角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认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是根植于现实国情乃至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的基础之上的,要重视养老保险制度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