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民盟市委生态环境委员会委员、民盟徐汇区委委员、民盟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支部主委、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黄成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非常荣幸地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与我并肩奋斗的团队、对每一位坚守岗位的劳动者的激励。”黄成表示,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倍感鼓舞,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要求自己,坚守初心,深耕大气污染监测预警与防治研究。
攻坚克难,解决“心肺之患”
2005年,黄成进入环保系统工作,先后担任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等职,兼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生态环境系统专业技术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大气污染监测预警与科学防治。因在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方面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个人、进博会保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工作以来的第8个年头正值我国大气污染最为严峻的阶段,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面临底数不清、成因不明的难题。为解决这一影响公众健康的“心肺之患”,黄成带领团队立足长三角,聚焦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溯源和治理等科学问题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期间,他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部、自然基金委、生态环境部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制修订标准规范25项,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余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9项,构建了以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的“成因解析-精准溯源-减排措施-科学评估”决策支撑技术体系,有力推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深耕一线,展现“进博蓝”
为解决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的实际问题,黄成带领团队深入大气污染防治一线,有力推动了工业锅炉、VOCs、移动源等多项重大治理工程落地,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源近实时动态排放评估技术方法,开发了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重型柴油车排放远程监控平台,解决了特大城市大气污染源精细化管控难题。
2018年以来,他带领团队连续6届支撑并圆满完成进博会空气质量保障,解决了秋冬季季节转换期间大气污染精细化防控的难题,“进博蓝”成为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国际名片。同时,作为国家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的骨干,黄成积极输出关键技术成果,连续多年深入山东德州一线,有力支撑当地空气质量改善,建立的“德州模式”得到生态环境部和各级政府高度评价。
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
作为民盟市委生态环境委员会委员、徐汇区政协委员,黄成主动聚焦区域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等重点方向,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各部门、街区、企业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多件建议获市领导批示。围绕提升河道水生态质量,他提出精细化治理的建议,并在区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做口头发言,得到高度认可,还获评2023年徐汇区统战部建言献策优秀骨干。
“参政履职是我们支撑政府科学决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重要使命。”黄成表示,自己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升参政议政能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形成更高质量的提案与社情民意,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黄绪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