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爸爸快来帮我割稻!”“老师,这样就变成我们吃的米饭了吗?”2024年的秋收季,民盟金山区委的“科小盟”品牌活动如约而至。在廊下镇南陆村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农耕体验研学活动吸引了来自盟内外的15组亲子家庭。割稻子、打稻谷的新奇,有提问、有互动的满足,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水稻背后的学问,也体会到了农耕劳作的辛苦与丰收的喜悦。
随着“双减”政策实施和公民科学素养提升需求增长,为将盟内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领域专业人才资源与民众对于开展多样化科普活动的需求进行精准对接,2023年民盟金山区委打造了“科小盟”社会服务品牌,旨在通过专业化、项目化的社会服务,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彰显民主党派责任担当。两年来,已累计开展科普活动300余场次,直接受益人群超过1500余人次。在前不久召开的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工作会议上,民盟金山区委还被评为先进集体。
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
科普讲座、参观体验、动手实践……“科小盟”致力于打造沉浸式的生态研学体验。民盟金山区委联合区生态环境局、枫泾九丰农场等,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探秘”“农耕文明体验”等多场主题研学活动。在吕巷镇的“田间课堂”,60余名青少年了解到农耕文化,体验了标本制作;在廊下镇的智能玻璃温室,20余组亲子家庭共同上了一堂“有滋有味”的番茄科普课,在扦插番茄秧、培育番茄苗的过程中,感受到无土栽培的乐趣;在秋收活动中,创新引入的AR技术还原了古代农具使用场景,让小朋友们兴奋不已……
民盟金山区委将“科小盟”与“金山志愿讲师团”“医小盟”等盟内其他社会服务品牌以及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进行联动,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效。民盟金山区委还邀请专业设计师结合金山农民画风格与科技元素,设计了品牌LOGO,让“科小盟”更具显示度。
构建多元化科普矩阵
为更好地夯实“科小盟”服务基础,民盟金山区委结合盟员专业特色,聚焦生态研学、文化传承等领域,建立了“组织统筹+盟员认领”的活动机制,整合盟内专家资源,组建“科小盟”核心讲师团,开展各类主题讲座。例如,由盟员主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山水样本》,就结合金山湿地修复案例生动阐释了生态治理理念。
如何整合资源,让“科小盟”发挥出1+1>2的效果?在横向联动方面,民盟金山区委与廊下镇、区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加强沟通对接,在活动联办、师资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拓宽路径;在纵向贯通方面,建立“区委-支部-学校”三级联动模式,在金山中学、朱泾中学等盟员所在学校开展了各类科普活动。
借助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式,民盟金山区委还构建了“科小盟”线上视频矩阵,制作“上海湾区生物多样性”系列科普视频,在鹦鹉洲生态湿地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考察。精心录制的13期广播节目,深入解读生态文明思想以及环保政策法规,也让环保理念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机制化保障长效运行
为确保品牌项目长效运行,民盟金山区委实施“青苗计划”,组织盟内青年骨干盟员参加“科小盟”各类科普活动,并分配相关活动任务,进一步提升盟员活动参与度。同时,建立多维度考核体系,将盟员年内科普活动参与次数、担任活动工作人员次数纳入盟员年度考核评优,并在活动开展后对活动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形成社会服务工作闭环。
通过“科小盟”品牌活动,盟员们也实现了专业知识的社会转化。例如,中国环境网站上报道的《北极红喉潜鸟现身上海金山》展现了金山盟员在开展生态科普活动中的一次重要发现。再如,“科小盟”讲师团队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力求做到课程主题、课件内容、讲师服装的“三统一”,让团队的宣讲课程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团队成员深入全区各地,开展生态科普宣讲超过300场次,将环保的声音传递到金山的每一个角落。
“科小盟”不仅让组织凝聚力持续增强,也让盟员的参政议政能力有效提升。依托社会服务品牌实践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盟员在撰写提案建议、社情民意等方面能够更加精准反映群众之所需所急所盼。例如,盟员撰写的《关于规范管理网络销售环嗪酮类农药的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用。
(民盟金山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