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志刚 刘佳君
文学家、艺术家应该有自己对国家进步、人民幸福的强烈担当,作家、艺术家的“伟大”永远不可能同广大人民的幸福、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这种崇高的思想、事业相脱离。
——徐中玉
今年是著名文艺理论家、有“大学语文之父”美誉的徐中玉先生诞辰110周年。先生1950年随沪江大学校委会教授团赴北京考察学习期间,在民盟先辈章伯钧和周新民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
回眸往事,徐中玉在求学、工作期间,曾和很多盟员有过交往,其中既有学界泰斗也有蜚声海内外的业内同仁,他们以“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之心,一起为民族的富强贡献了力量。让我们在岁月长河中,一起来回顾徐中玉先生和他的民盟师友们的往事。
就读时的盟员老师
1939年从中央大学文学系毕业后,徐中玉到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又读了2年研究生,后留在中山大学教书5年。学校指定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胞妹、中国现代文学史家、作家冯沅君以及她的爱人陆侃如两位先生做他的导师。学校又同意郭绍虞和朱东润两位从事古代文论的学者做他的校外导师。郭和朱都是民盟盟员,对这位学生都很关心。有一次徐中玉听说郭绍虞先生有《宋诗话辑佚》出版,特去信北平求教,很快便得到远方的复信,郭先生还寄赠了当时极为难得的这两大册著作。那段时间,徐中玉得到了三位盟员老师的亲炙,他的学问快速精进,不但完成了30万字的毕业论文,老师们强调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治学方法也让他受益终生。
怀着对国家、民族、人民的爱,徐中玉先生以教育报国,以文化人,其主编的《大学语文》发行3000余万册,以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养而广为人知,深受各地师生欢迎,惠泽了国内几代学子。
华东师大的师友情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徐中玉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华师大盟员名师云集。资料曾有记载“华师大建立之初,只有十个系,但民盟盟员总数在全校各民主党派中是最多的,且有9位盟员担任过系主任。”徐中玉先生和许杰、钱谷融、李春芬等盟员名教授们融洽相处,成为大家心目中有情怀更有担当的一位学校民盟组织带头人。
徐先生和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领域提出“文学是人学”主张的钱谷融先生是多年挚友,相交甚笃。两人是中学和大学的校友,在华师大共事60载,工作在一个系,又同住华东师大二村。在工作上他们同气连枝、互为支撑,在盟务上他们也是分工合作、共同为学校民盟组织的发展壮大尽心竭力。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中曾收录钱谷融的《我的自白》一文,二人还合力主编了相关自考指定教材。钱谷融在《我的祝贺——徐中玉先生九十大庆》一文里,对徐中玉能者多劳、热心公益、勇于任事、坚持真理等诸多优点无不感佩。钱先生也是徐先生后一任的华东师范大学民盟组织的主委。
和盟友共同创办刊物
徐中玉先生始终带着“文章好在哪里”的思考,一生与文艺理论牢牢系在一起。他的文艺理论造诣也随着人生经历和学识增长而愈发精进,并为建构文艺理论研究的中国学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徐中玉参与创办了中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研究会(后改名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学会决定创办一份刊物,命名为《文艺理论研究》。3个学校的中文系系主任分别担任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的系主任是黄药眠,南京大学的系主任是剧作家陈白尘,华东师范大学的系主任就是徐中玉,这三位恰好都是盟员文艺理论大家。几位先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见证了《文艺理论研究》从创办到成长的全过程。
退而不休的老盟员
徐中玉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起,先后担任民盟沪江大学分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民盟组织主委、民盟上海市委委员、常委、顾问、高教委员会副主任等。20世纪90年代,民盟华师大委员会时常邀请徐中玉、钱谷融先生参加各类重要活动。每次活动,先生总会侃侃而谈他与民盟的一些趣事等。1994年年底,民盟上海市委、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作协一起在华师大举行了“庆祝徐中玉先生八十华诞暨从事文学与教学活动六十周年座谈会”。盟友们去家中探望,先生总会向来访者介绍近期他阅读的专业书籍,并常常问及华师大委员会在组织发展、参政议政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情况,他的真诚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盟员。
退休后,徐中玉先生也依然在盟务工作上发光发热。1998年4月,连续两天,徐中玉和钱谷融先生在民盟市委机关与中青年盟员座谈治学、人生等话题,并对当时的创作现状进行深入探讨。他还多次在民盟中央《群言》杂志在上海举办的各类座谈会上发言,畅谈“群众需要精品”“新世纪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等主题,其中2002年7月的这次座谈会是由费孝通先生亲自主持召开的。直到2006年,先生还在民盟上海市组织建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代表老盟员作了发言。2011年5月徐中玉获得“民盟中央纪念中国民主同盟成立70周年先进个人”表彰。
2013年11月8日,徐中玉在百岁华诞庆祝会上,捐献出稿费等生平积蓄100万元,在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中玉教育基金”用于帮助中文系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时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向他颁发了捐赠证书。
2019年6月25日,徐中玉先生走完了105年坎坷而辉煌的一生,他的勤勉治学和铮铮风骨,为后来者提供了为学做人的优秀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