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两会期间,盟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建言,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共40余人接受媒体采访,报道100余篇次。本版选登部分报道标题。
厉明:全面推进上海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澎湃新闻)
严伟:加快高校青年教师高效流动(青年报)
杨文悦:改革公立医院科普绩效评价;学校自然教育进公园(光明网、新民晚报)
段纯刚:吸引更多更强的国际有才之士来华来沪(华东师范大学)
厉震林:让文化资源串珠成链;加大票房创新工具开发(上观新闻、新民晚报、青年报、联合时报、澎湃新闻)
尧金仁:破解创新药“进不了医保,就要失去市场”难题;积极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人民日报客户端、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中国经济周刊、澎湃新闻、上海证券报)
陆敬波:加强关注职场人士心理健康问题(澎湃新闻)
佟瑞欣:希望上海能有属于自己的电影“星光大道”(上观新闻)
陈启宇:探索生物医药创新合作机制;推动丙类药品目录指导下创新药多元支付(新民晚报、21世纪经济报道)
安琦:如何让学生不再“为住发愁”(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澎湃新闻)
李春忠:AI赋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上海科技报)
韩汉君:国企有钱不敢投,民企想投没有钱……(解放日报)
宋扬:鼓励更多的企业关注基础研究(央视新闻)
潘书鸿:优化上海机场、高铁站网约车运营服务;打造有魅力又有海派文化的江南文旅(解放日报、新闻晨报、澎湃新闻)
潘瑾:上海怎样接住“非遗春节”这一波流量?(东方网)
焦正:上海高校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青年报)
张金龙:高校中年教师群体面临AI工具适应性挑战;全方位筑牢青年学生心理健康防线(东方网、东方教育时报)
邱建新:集采制度下,如何给病人多一些选择,给创新多一些鼓励?(话匣子)
曹晴晴:促进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强化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人民网上海频道、新民晚报)
黄宗逵、张丹丹等:41名代表提出修订《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澎湃新闻)
林兰:“五个中心”建设要攥指成拳;打造上海新一代文旅IP(解放日报、新民晚报)
时筠仑:“大力提振消费”张园有话说;让城市更新真正触达人心;老龄化来袭,“长护险”面临诸多困境(人民日报客户端、解放日报、青年报、新闻晨报、上海法治报)
陈甦萍:让“菜篮子”工程更惠民(新民晚报)
施政:AI时代也要保留一定程度人工服务;年轻人养老照护考证不愿入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新民晚报、澎湃新闻)
姚海嵩:应对老年网购乱象设置“冷静期”和“先行赔付”机制;职业闭店人、职业索赔人、职业投诉人闹剧何时休?(解放日报、上海法治报)
余思彦:非遗工坊评定能否降低门槛;馆藏文物已为新春“出差”(解放日报、新闻晨报、青年报、澎湃新闻)
沈铱:让人民城市成色更足;上海如何优化保租房建设,让青年人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新华社客户端、解放日报)
方研翔:提技能优化职业培训深度对接市场(上观新闻)
邵楠:给上海的百年老建筑庆生;地铁站内厕所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跟委员去“回头看”结果(解放日报、澎湃新闻、上海法治报)
黄春华:上海入境旅客数量如何进一步提升?(澎湃新闻)
王海涛: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拿房与拿钱外,旧改居民还可以拿票(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界面新闻、澎湃新闻)
李燕:用一场赛事,让青年人留恋一座城;让老年人群“老有所为”(文汇报、青年报、第一财经)
曾宪一:网络虚假信息及电诈应追究平台、运营商、银行责任(澎湃新闻)
陈登峰:加快推动上海农业科技创新(解放日报、中国科技导报)
孙晔:进一步扩大夯实本市人民调解员队伍(青年报)
鲁鸣:教育资源如何更好配置?(上观新闻)
丁志伟:“网络梗”文化存弊端,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表达和思考(青年报)
蔡菁菁:提高养老托育服务品质(东方财经浦东频道)
黄少星:多措并举完善龙阳路枢纽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新民晚报、联合时报、澎湃新闻)
周清会:“文旅+数字科技”,沉浸式体验激发新活力(文汇报、上海证券报)
王奕:发挥区块链的金融属性与能力(解放日报)
田颖杰:如何让身边的经济“更活跃”?(东方网)
徐兵:按需服务实现更高品质养老(新民晚报)
庄德玉:主攻新质生产力如何持续发力(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