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盟讯
03:学习与研究
刘开渠在上海(1946—1949)
  ▲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浮雕《胜利渡长江》

  民盟盟员刘开渠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主持并参与设计创作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其中《胜利渡长江》《欢迎人民解放军》《支援前线》三块浮雕是他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为纪念刘开渠诞辰120周年,本报节选民盟上海长宁区委青委会秘书长,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赵彦撰写的《刘开渠在上海(1946-1949)》,以追怀这位杰出的人民艺术家。

  ●赵彦

  1946年9月25日,时年42岁的刘开渠重返上海,就职上海市工务局从事都市美术设计工作。刘开渠离开上海已10年有余,而此次返沪则是他寻找光明、雕塑人生的重要阶段。

  刘开渠此次返沪求职系经原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时任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筹委会组长郭有守协助,由国民党元老张群向上海市工务局局长赵祖康举荐而成。赵祖康很快安排刘开渠就职,让其担任上海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技正、造园课美术工作室主任。在此后三年的时间里,刘开渠不仅认真投入园场管理处的美术设计工作,还忘我地创作了一批艺术精品,为迎接上海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

  都市美术设计

  上海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造园课的主要工作即负责“全市园林旷场林荫道的规划设计与改进推广工作”,刘开渠和助手姚继勋主要负责园林和旷场中的美术设计。彼时园场管理处处长兼总技正程世抚正在主持编制新一轮的大上海都市计划,在绿地和公园系统方面也有了全新的设想,而刘开渠提出的都市美术设计思想恰好成为这一庞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6年10月,上海市美术中心举办美术讲座,邀请刘开渠在八仙桥青年会大礼堂主讲《都市美术之重要》。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回顾了自己在欧洲游历意大利罗马和法国巴黎的见闻,结合当时的形势认为日后的工作“大约先从公园的美术设计入手吧”。

  刘开渠在《工程导报》上发表《创造新的都市美术》一文,详细阐述了都市美术设计的重要性和具体思路,即既不能趋于复古,又不能醉心西洋,而是“必须创造一种新的、独立的,即是说一种能够表现现代中国的都市美术、以养成市民有自信的心理和创造的精神”。他特别强调把建筑师、雕刻师、园艺师统筹起来,“以民族精神、国家思想与时代潮流为根据的去创造,尤为全部重要的关键。至于如何才能创造新建筑、新雕刻、新的园场布置那更须分别加以研究、说明”。在工务局的安排下,刘开渠先后参与了修缮和平女神像、筹备上海美术馆、设计英士公园陈英士雕像等工作。

  遗憾的是,以上刘开渠参与的尚有记录在案的造园课都市美术工作大多停留在图纸设计阶段,均未能实现。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更坚定了刘开渠为梦想而努力的决心与信心。

  雕塑艺术创作

  在繁忙工作的同时,刘开渠还挤出时间以极大的热情为蔡元培和鲁迅这两位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老师塑像。

  1947年刘开渠受北京大学和中央研究院委托,为蔡元培塑像。这并非刘开渠第一次为蔡元培塑像。刘开渠认为,为蔡先生塑像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承接这项工作正可表达他对蔡先生的崇敬和感恩之情。蔡元培胸像于1948年10月运抵北京大学孑民纪念堂,该像“红铜精刻”“安详苍老,令人景仰”。刘开渠又用蔡元培胸像所得酬金的剩余部分为鲁迅塑像。为此,刘开渠和夫人曾专程去拜访许广平。许广平对刘开渠的想法很支持,提供了很多鲁迅先生的照片。刘开渠先后为鲁迅做了一个浮雕像和一个圆雕头像。

  除此之外,刘开渠还为叶恭绰、范旭东及上海历任市长创作了雕塑。为永久纪念上海交通大学老校长叶恭绰,赵祖康出资并延聘刘开渠设计制作叶校长铜像。该铜像于1947年上海交大51周年校庆时,在工程馆改名恭绰馆命名典礼上揭幕。1947年4月,永利总公司及南京永利鴽厂聘请刘开渠为中国化学工业专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范旭东造像。经过10个月的精心创作,刘开渠完成立像、胸像各一尊,立像于1948年4月运往南京永利鴽厂安放,胸像是否送往总公司待考。

  参加革命斗争

  早在1946年3月24日,为对抗国民党组织的上海美术会,西南各地复员的美术工作者和沦陷区不肯附逆的美术家们抢先一天成立作为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的上海美术作家协会,站在了争取民主自由的统一战线的时代潮头。刘开渠入沪工作后不久便被推举为该协会的负责人。1946-1948年,上海美术作家协会连续三年在大新公司四楼画厅举办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展览,每次展品均达200件左右。展品除在报刊发表外,也公开出售,收入款项部分留作协会经费,其余的捐献给救济苦难民众的慈善机构。1947年,刘开渠送展的作品是《孙中山像》。

  1949年3月,中共地下党员陈白尘来到刘开渠家,告诉他上海快要解放了,希望大家准备欢迎解放军进城。随后,刘开渠联络陈秋草、潘思同和庞薰瑢等人,找来几匹大白布连夜绘制毛主席像,并将该像于5月27日上海解放当天和朱德、陈毅画像一起,悬挂在南京路大新公司大楼前。这一时期,刘开渠夫妇为了逃避特务的跟踪监视,搬离了第三苗圃,他们在临时住处又自行购置白布缝制了一幅特大标语,刘开渠在上面绘制了毛主席像,这幅画像也通过地下党组织连夜挂在了国际饭店外墙的突出位置。

  同年5月28日,刘开渠与其他上海美术界代表在《大公报(上海)》上发表了拥护上海解放的《美术工作者宣言》,提出上海美术工作者决心“为人民服务,依照新民主主义所指示的目标,创造人民的新美术”。上海美术界的艺术家们商议决定画一幅更大的布画来庆祝上海解放。于是,刘开渠领导陈烟桥、郑野夫、杨可扬、张乐平、洪荒、陈秋草、赵延年等16位同志,分头设计画稿,然后在回力球场(现卢湾体育馆)用纱布包棉花蘸墨色合作绘制了《毛主席指引我们前进》的巨幅宣传画。这幅长约13米的大型宣传画后来也高悬在国际饭店的南墙上,在上海市民中轰动一时。

  1949年7月2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刘开渠作为上海市文艺界代表出席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文联全委和中国美协全委。9月15日,上海美术家协会在上海大新公司四楼举行第一次执行委员会,刘开渠当选主任委员。

  不久后,刘开渠接受组织委派,前往杭州接收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并出任校长。从重返上海到再次离开上海,刘开渠在上海工作与生活的三年尽管充满艰辛与危险,但他找到了通往艺术光明的新道路,三年的都市美术设计实践也成为他奠基新中国城市雕塑事业的起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民盟上海市委
Copyright © right 上海盟讯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学习与研究
   第04版:绿洲
   第05版:中缝
新中国成立前民盟对政治协商制度的贡献
怀念我的爷爷——戏剧、电影艺术家应云卫
刘开渠在上海(1946—1949)
上海盟讯学习与研究03刘开渠在上海(1946—1949) 2024-10-12 2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