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盟讯
03:学习与研究
怀念我的爷爷——戏剧、电影艺术家应云卫

  应云卫是中国著名戏剧、电影艺术家,1904年出生于上海,1956年加入民盟。为纪念应云卫诞辰120周年,本报独家刊发由应云卫孙女、民盟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委员会原副主委、复旦大学教务处原副处长应质峰撰写的纪念文章,共同缅怀这位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老盟员。

  ●应质峰

  我的爷爷应云卫是戏剧、电影艺术家。记得2004年,在爷爷诞辰100周年之际,家人为他出版了《应云卫纪念文集》,里面有不少他朋友的题词,其中,夏衍的“戏剧魂”三个字印在了扉页,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我最近读了著名影评人石凌鹤在1936年12月写的《应云卫论》,清晰了解到爷爷早期从事戏剧、电影的足迹。爷爷于上世纪20年代在日商轮船公司做买办时,就利用业余时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1933年,在九一八事变两周年之际,他在地下党领导下导演了话剧《怒吼吧,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并彻底离开了安逸的生活。他编导的电影处女作,是党的电影小组领导的电通影业公司的首部电影《桃李劫》,该片在1934年12月首映,是中国首部采取同步录音的方式拍摄的有声电影,其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一直传唱至今。

  1937年春,上海成立了业余实验剧团,爷爷担任理事会主席兼舞台监督,剧团演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武则天》《太平天国》等,爷爷亲自执导了曹禺的新作《原野》。七七事变爆发后,话剧《保卫卢沟桥》于同年8月初在上海蓬莱大戏院演出,爷爷是庞大的导演团成员之一。随后,他任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三、四队总队长,告别家人率队沿沪宁线作抗日救亡演出。

  1938年1月至1941年6月,爷爷在武汉和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导演。他所导演的《八百壮士》是默片,但运用了蒙太奇的导演手法,这在中国电影中还是首次。其中一连串的叠印画面,快速的场景转移,非常简洁地展现了八百壮士宁死不屈、英勇杀敌的壮举以及上海人民对民族英雄们的支持与崇敬。影片在国内公映后,引起了国人的强烈震撼,很多爱国志士都在此片影响下投身抗战。该片在美、菲、缅、法、瑞士等国的反侵略大会上放映,引起了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热情关注,不少国际友人自愿捐款支援中国抗战。今天,在四行仓库纪念馆中,观众还可以看到该片片段和我爸爸应大明对此的叙说,以及一座“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优秀影片”新进杯奖杯。

  1940年1月,爷爷率“西北摄影队”赴内蒙实地拍摄《塞上风云》。在同年2月和9月两次途经延安,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人的亲切接见。10月21日,他们返回重庆。该片历经磨难,终于在1942年2月在重庆抗建堂正式上映。

  皖南事变后,一批文化人转移到香港等地。受周恩来同志的重托,爷爷放弃了在国民党控制下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导演的高薪职位,于1941年担任“中华剧艺社”社长。剧社演出了《屈原》《天国春秋》《家》等话剧,激励了民众斗志。

  爷爷曾在1938年《弹花》杂志上发表《战斗的戏剧》一文,其中写道:“在文盲遍地的中国,文学的宣传和理论的讲说,都不如戏剧容易被大众接受,都不及戏剧收效宏火。所以戏剧成了文化运动中锐利的武器……拿戏剧的力量和我们最大的敌人战斗。”重温这些文字,我不由感慨,爷爷正是用电影、戏剧作为抗战的武器,激励着、鼓舞着国人的抗战热情与决心,同时也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为了抗战戏剧事业,爷爷把孩子们托付给他的大嫂照顾。他不幸失去了一儿一女。我的小叔叔在上海因贫病交加、感染肺炎而夭折。在爷爷、奶奶去塞外拍摄《塞上风云》时,他们把年幼的女儿托付给重庆老乡家,她也不幸染病而亡。我想,这也是我父亲应大明1948年立志选择读医科大学,毕业后选择做儿科医生,一辈子为患儿、为医学事业作贡献的原因之一吧。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拍摄了故事片《不准走那条路》, 京剧《宋士杰》《周信芳舞台艺术》《武松》和越剧《追鱼》等戏剧艺术片,将这些老艺术家们最好的作品留给了后人。1964年北京京剧汇演时,周信芳院长邀请爷爷担任《智取威虎山》的主导演,他用话剧艺术的形式来改编传统京剧,获得了广泛赞誉。同时爷爷还为沪剧团排练《红灯记》,为话剧团导演《日出》等等。

  195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爷爷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一个话剧老兵的话》,回顾了自己在党的领导下,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成长为“话剧老兵”的经历。

  爷爷担任过江南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电影局顾问,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委员和第二、三届理事,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务。1956年,爷爷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近年,我从民盟市委查询到了爷爷的入盟申请书,其中详尽的履历非常珍贵。爷爷还在《上海盟讯》上发表过参加盟代会的体会《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交给青年一代》等文章。

  爷爷生前没有留下完整的著作,但这几年我从不同渠道查阅到,爷爷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超过80余篇,其中不少份量很重。如1942年11月8日,他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的《致苏联戏剧界的信》,只署名“应云卫”三字,我询问了文艺界老领导的后辈,他们说:“你爷爷是知名民主人士,不用说是干啥的。”

  1967年,爷爷不幸离世。1978年11月,上海电影局在龙华革命公墓举行了“应云卫同志骨灰安放仪式”。会上,夏衍从北京寄来悼文,道出一个雪藏48年的秘密——“应云卫是左翼剧联的秘密成员!”原来在1930年“剧联”成立不久后,爷爷就加入了。从那时起,他就在“剧联”的领导下,为新中国成立、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一直贡献自己的力量。但从那时一直到离开人世,他都不曾和家人提及过此事。

  “面对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不要被名利所困。”这是爷爷给我们大家庭留下的最大财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民盟上海市委
Copyright © right 上海盟讯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学习与研究
   第04版:绿洲
   第05版:中缝
新中国成立前民盟对政治协商制度的贡献
怀念我的爷爷——戏剧、电影艺术家应云卫
刘开渠在上海(1946—1949)
上海盟讯学习与研究03怀念我的爷爷——戏剧、电影艺术家应云卫 2024-10-12 2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