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斐尔,民盟市委青委会委员,宝山区第九届人大代表,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执行馆长,一位致力于整合新质生产力的文艺女青年。作为一名文博从业者,她打造了国内首个以“工业设计plus智造”的科创与文创园区。依托创新国企体系下的博物馆运营模式和服务内容,她曾获得市经信委颁发的首届“上海设计100+”等荣誉。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推出“大国脊梁:共和国制造75年展”。本次展览由执行馆长兼策展人、民盟盟员葛斐尔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中国近现代设计文献研究中心联合策划。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引人瞩目的成就之一。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但奋发图强的中国人民通过自力更生和不懈努力,逐渐在世界制造业舞台扮演重要的角色。展览的第一部分,重点展示1950年代至70年代的制造业发展历程。在这一时期,万吨水压机和第一代车床等设备的引进和制造标志着中国制造业的起步。这些先进设备的应用为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红旗汽车的生产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红旗汽车作为中国第一辆具有代表性的高档轿车,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标志之一。
展览的第二部分则聚焦于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与创新。石油钻井平台、盾构机、载人火箭等海陆空巨型工程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展示了中国制造业的雄心壮志和技术实力。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先进的基础设施,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此外,展览还包括中国的大语言模型和AI养猪、AI建筑等未来产业。大语言模型的出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不仅在语言处理、翻译和创作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还为各行各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AI养猪和AI建筑则代表了中国制造业在农业和建筑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应用,展示了中国在推动智能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则展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愿景与发展蓝图。探讨中国制造业在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前景,并展示中国制造业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创新的努力。展览通过展示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技术,如智能工厂、自动驾驶技术、物联网应用等,向观众展示中国制造业在未来产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通过本次展览,希望向观众们展示中国制造业的历史传承、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方向。中国制造75周年展览以“大国脊梁”为题,旨在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成就与潜力,强调中国制造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关键地位与作用。中国制造业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览时间:2024年4月20日9:00—2025年3月30日17:00(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上海市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上海市逸仙路3000号3号楼2F、3F)
(作者系民盟宝山区委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