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盟市委组织部 周颖
2004年,新组建的上海大学迎来了它的十岁生日,同时,也是钱伟长先生作为校长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沪盛大召开,上海大学承办了田径、游泳和排球等比赛项目。如此重大的赛事能在上海大学举行,与钱伟长校长一贯倡导并践行的“锻炼身体,争取为国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
我作为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被选入了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的专业观众。那时,我正经历着因一分之差与第一志愿擦肩而过的巨大失落,运动会的盛况空前,新落成的场地、矫健的同龄人、活力四射的场面以及上海盛夏灼人的烈日,都让我感到自己像是在欣赏一幅朦胧的透纳画作,美丽但无法融入。直到钱伟长校长上台讲话……
记忆中,此前参加的所有典礼和仪式,领导讲话环节都像有“统一模板”:规定的时长、差不多的开头和相似的结尾。因此,当听到主持人宣布“有请钱伟长校长讲话”时,我已经准备好进入放空和例行的掌声。然而,当钱伟长校长在搀扶下缓缓站起,只说了六个字“做好人,做好事”,这是我迄今为止不长的人生里听过的最简短有力的讲话,字字铿锵,以至于现场的掌声都没能第一时间跟上。这句话简单到仿佛是长辈们的日常教诲,似乎只是陈述一条最简单的底线,却又设立了一个做人做事的最高标准。
运动会结束后,我走进图书馆,渴望了解这位令人尊敬的校长。在那里,我见识到钱老“开挂”的一生,也第一次知道了中国民主同盟。冥冥中种下的机缘,到民盟上海市委机关工作后,我又偶然读到钱老在《群言》杂志2004年第10期上,发表的《爱我中华,自强不息》的文章。他说:“作为一个民主党派人士,贯穿你一生的信念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一切从国家的需要出发。”这也是钱老毕生践行的理念。上大期间听闻钱老多年坚持参加新生入学仪式。在后来的工作中,听到有基层主委说每逢新盟员入盟教育他一定会到场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微笑。果然,民盟的精神在坚持上多少有些重合。
在上海大学校园,师哥师姐们都说上大学子至少能在校园里见到钱老三次:入学、毕业和校园间。他喜欢和学生打招呼,喜欢看同学们在校园里穿梭,可惜我在宝山校区的两年里并未有幸偶遇。但钱老“拆除四堵墙”(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拆除校内各部与各学科之间的墙、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拆除旧的教学思想的墙)的办学宗旨,却无处不在。众所周知,上海大学有四大特色:“宝山人民公园”“短学期制”“随心选课制”以及“不会游泳无法毕业”。正是从我们2004级学生开始,游泳成了上大学子必修课。不管用什么泳式,不管花多少时间,必须游过50米才能毕业。在钱老的支持推动下,上海大学专门设立了体育学院,修建了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泳池,并推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作为“旱鸭子”,我从大一就开始选修游泳课,直到成为母亲后,才真正理解钱老这一决定的深远意义。而今,上海市已将游泳课普及到小学四年级,并作为生命教育重要一环,隔着时空呼应了钱老当年的宗旨。
不久前,首届上海民盟传统教育基地讲解员比赛的启动仪式在上海大学举办。时隔二十年,再次回到母校,站在新落成的钱伟长图书馆前,才突然意识到,那些点滴记忆在我心里镌刻下的正是钱老的坚持。虽然,这种坚持并未见诸报端,但每年的新生入学仪式上,这种坚持势必能影响到一些人,也鼓舞到一些人。在大多数时候,我们是那些人,但有几个瞬间,我们也可以成为坚持的那个。(作者系民盟上海市委机关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