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春到华夏,时盛岁新。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5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上海民盟的3位全国人大代表和9位全国政协委员,带着精心准备的提案建议,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今年的全国两会意义注定不同寻常。“‘奔走国是、关注民生’是民盟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共中央确定的战略部署上来,锚定奋斗目标,齐心建言资政,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陈群的话,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三位盟员与总书记面对面
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联组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三位来自上海民盟的全国政协委员在现场与总书记面对面。
“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近的距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心非常激动,记了整整七页纸的笔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说,“总书记勉励我们要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投身困扰我国科技发展的裉节难点问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我们踔厉奋发的强大动力。”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徐雪红表示,要积极履职尽责、凝心聚力,铆定目标、笃行实干,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中国建设领域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广泛深入调研、科学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兼航天产品部主任施华君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指明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基本要求。“讲话论断有力、立意深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让从事科研工作的我深感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陈群代表民盟中央作大会发言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陈群代表民盟中央,作题为《强化落地执行 为基础研究打造可以“十年磨一剑”的制度环境》的发言。
他指出,基础研究是科学和技术创新的源头,具有难度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十年磨一剑”是基础研究的常态。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真正原创性、引领性的成果仍然不足。进一步推动基础研究水平提升,需加快中央文件精神的落地执行,制定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具体措施,为基础研究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可以“十年磨一剑”的制度环境。
陈群代表民盟中央提出建议:加大基础研究特区建设力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科研管理方式,完善薪酬激励办法,强化正向宣传引导,激励科研人员肩负起科技创新重任,支持他们对有真正价值的科学问题或技术难题深耕细作、长期坚持。
吴蓓丽走上“委员通道”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接受集体采访。
作为首位走上“委员通道”的民盟上海市委推荐的全国政协委员,吴蓓丽介绍了团队针对艾滋病毒、心血管疾病的新药研发进展。她说,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协同发力,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新药研发征途漫漫,基础研究是从0到1的关键阶段,有的青年研究员“冷板凳”一坐就是10年,有的前辈将一生心血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能有更多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惠及百姓是他们共同的心声。“愿为我国新药研发赋予加速度,点亮更多生命之光。”吴蓓丽掷地有声的话音,回荡在人民大会堂大厅里。
立足界别积极建言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和科技也是民盟的主界别。盟员代表委员纷纷聚焦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建言献策。陈群长期关注知识产权工作,从培育知识产权市场体系、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加快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多方面提出建言,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工作。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再次就优化制度设计、促进专利转化运用提交提案,致力于持续提高知识产权运用的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姚卓匀,持续多年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去年“未完待续”的代表建议,今年也有了“续集”。经过深入调研、精心打磨,她以“医教结合”为抓手,从宣传教育、监测预警、转介服务、干预处置等方面提出有操作性的对策,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
如何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工程结构性能演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顾祥林,聚焦中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他以大科学装置运维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口,呼吁为基础研究良性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创新升级课后服务品质,是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静安区副区长龙婉丽今年关注的重点。她指出,课后服务不是简单地提供免费托管服务,而是教育体系的一项关键环节,要立足学生全面成长视域,落实五育并举,真正把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丁光宏,致力于推进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他说:“长三角制造业发达且省市之间产业互补,需要更多熟练掌握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若他们能在长三角区域的相关企业实现‘互联互通’,对提高行业、产业的生产效率大有裨益。”
精准献策“为民发声”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曹阿民将自己的提案方向称为“老三样”——民生、科技与环境。将科技的硬核属性与民生的温度相契合,他既关注长三角沿长江区域水环境共保联治工作,强化大学科技园策源能力与平台辐射服务功能,也聚焦民生密切相关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高校向社会敞开大门,是高校走出封闭的象牙塔的重要之举。取消公众入校限制,有助于更广泛地共享教育资源,增强社会对大学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呼吁,打破校园的“围墙”,实现高校与社会“双向奔赴”。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还围绕细菌耐药性问题、生物药试验数据保护等提出专业性的对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科科长朱丽平,认真听取本行业、本领域和身边群众的意见诉求,针对在车站或列车上的占座霸座、越席乘车等不文明行为,提出了倡导文明守法出行、维护良好铁路交通环境秩序的建议。
此外,吴蓓丽、丁洪、徐雪红、施华君等委员都立足本职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围绕优化研究生招生机制、黄河生态廊道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货车后保险杠监管以降低追尾事故等献良策、出实招。
(宣传部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