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14日至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举行。两会期间,民盟市委和盟内代表委员紧扣事关上海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点领域,积极建言,尽责担当。
1月13日,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预备会议上,通报了2024年度市政协优秀提案推选名单。民盟市委《关于上海加快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提案》、市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别、市政协民盟界别《关于充分挖掘外滩信号塔历史科技文化内涵,恢复其预警信号发布功能的提案》,以及尧金仁、安琦、厉震林、王海涛、黄春华、李燕(第一提案人)的6件提案入选。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夕,上海人大公布了2024年度市人大代表履职优秀案例名单,孙晔、鲁鸣榜的履职案例入选。
凝聚共识 汇聚合力
“这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上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陈群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发展谋划之年。上海民盟将始终坚守合作初心,秉持“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团结带领广大盟员在凝聚共识和咨政建言上双向发力,聚焦加快“五个中心”建设、扩内需稳外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重点领域,建诤言、谋良策,聚合力、添助力,为推动上海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贡献民盟力量。
民盟市委对本次两会高度重视,经过深入调研、精心打磨,向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交大会口头发言1篇、书面发言2篇、集体提案10件、界别提案2件。据不完全统计,盟内人大代表共提交书面议案7件、代表建议120件;盟内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108件。
为提高参政建言的精准度,民盟市委探索建立了“党政提出课题,民盟组织研究”的工作机制。2024年初,民盟市委在走访市文旅局的过程中,双方就推动上海古文化廊道建设的课题达成共识。陈群率民盟市委专家组开展深入调研,历时大半年形成了课题成果,并转化为2025年上海两会上的集体提案。提案建议将遗址富集、地处上海古文化廊道中心枢纽的青浦区作为先行区,聚焦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青龙镇遗址,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月16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2位盟员委员聚焦“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作了发言。市政协常委尧金仁代表民盟市委作题为《完善商业健康险 支持创新药可持续发展》的大会发言。市政协委员王海涛作《立足上海 积极探索推动长三角农担一体化发展》发言。
专题协商 共谋发展
1月16日上午,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6场专题会议,9位盟员委员聚焦主题踊跃建言。
在“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开创上海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专题会议上,黄春华委员建议鼓励市场主体加大对国际旅游和消费的创新投入,开发更具上海味、国际范、时尚感的产品和服务,将上海的特色资源与旅游和消费联动。
韩汉君委员则提出,完善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协同研发平台与机制,支撑大型科研项目的分布式研发,通过重大科技创新合作、重要科技资源共享等路径,强化资本与技术创新的融合,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正向外部效应。
在“扩内需、稳外需,推动新旧动能平稳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上,王奕委员表示,区块链与生俱来的赋能数字经济的金融科技基因,跟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直接相关。她建议,出台更多支持区块链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并构建区块链行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营造多元化行业生态。
田颖杰委员聚焦创新消费场景,建议从满足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促进创新型消费品的供给和服务提升,拓宽消费需求。同时,优化城市商业布局规划,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专题会议上,吴寰宇委员建议,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科技攻关、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供一定倾斜性支持,进一步推动全市公共卫生及相关健康产业的发展。
徐兵委员谈到,上海作为深度老龄化的国际大都市,近年来不断推进老年文旅产品和服务高质量供给,但仍然存在制约文旅消费提质升级的因素,建议提升老年文旅服务的精细化、适老化水平,完善老年文旅康养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专题会议上,厉震林委员谈到,上海古文化廊道是上海6000年文明的历史轴线,沉淀着上海“三个文化”的历史基因,也是“何以上海”“是以上海”的破解密码。他建议以市级重大文化项目实施牵引区域文旅消费市场发展,培育打造上海及长三角文旅消费新热点。
李燕委员指出,当前上海的商旅文体活动多集中在主城区,新城在商旅文体活动大IP打造上与主城区差距明显。为此,她提出了高标准谋划布局商旅文体活动大IP、开展多元活动构筑文化“引力场”、做好功能引入打造品质“生活圈”等一系列建议。
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专题会议上,庄德玉委员建议,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实现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平台双向促进作用,提升“上海制造”的印记和品牌影响力,让各类型企业能够更好地融入上海科创体系,共同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两会期间,64位政协委员与35位人大代表认真履职,围绕各自关注的领域发表真知灼见,受到多家媒体的热切关注。
(其他内容详见第2、3版)
(宣传部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