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将是一场收获知识、收获经历、收获感情的比赛。超过120位参赛盟员将通过沉浸式的学习和共创式的培训,实现从普通盟员到相关盟史专业讲解员的转变。这将是一场盟史寻踪、点亮城市的比赛。民盟市委挂牌的 14 处传统教育基地,以及遍布城市各处的民盟印记,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讲述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当代理解。这将是一场没有终点、不会落幕的赛事。民盟市委将携手合作场馆,定期组织多平台、多场景的培训和盟史寻访活动,打造充满活力、持续进行的盟史课堂。
5月13日下午,“述往思来,向史而新——首届上海民盟传统教育基地讲解员比赛启动仪式”在上海大学钱伟长图书馆书香谷隆重举行。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姚卓匀、曹阿民,以及上海大学钱伟长纪念馆、复旦大学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周公馆、黄炎培故居纪念馆、陶行知纪念馆和“移动盟员之家——书香巴士”的负责人共同为活动揭开序幕。世博会博物馆开放服务部部长、盟员戴晓琍主持仪式。
畅游书山文海,回望历史印记
自4月7日民盟市委发布讲解员比赛“招募令”以来,收到了来自近50个基层组织的热烈响应,参赛盟员年龄跨度从28岁到80岁。4月23日正逢世界读书日,民盟市委“盟史讲述者”专属微信群成立。为了支持盟员的学习和准备,专属群特设“午间盟史课堂”,每个工作日12点准时分享包括历史文献、研究文章、图片视频在内的学习材料,帮助盟员在闲暇时间里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引导大家讨论互学,深化对民盟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今天的启动仪式,是我们学习盟史、再问初心的全新开端,民盟市委将从长远出发,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和大家一起深度探索和理解民盟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激发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自觉,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盟史讲述者’。”姚卓匀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携手营造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升盟员对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导广大盟员进一步探索民盟的历史、研究民盟的理论、弘扬民盟的传统。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在致辞中谈到,上海大学将赓续红色基因,进一步整合、深挖利用学校统战历史文化资源,讲好讲活多党合作故事,为国家、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寻访大师足迹,感受传承力量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多党合作历史资源和多彩的城市风貌。市委统战部曾梳理出218处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点位,其中近40处与民盟息息相关。
“民盟市委将推出更多精品课程、精品路线、精品活动,让学习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姚卓匀表示,希望每一位盟员都能走进教育基地,亲临历史现场,追寻先贤足迹,努力发现更多上海的民盟印记,和民盟市委一起绘制更丰富、更完整的上海“盟史地图”。
盟史档案是民盟成立发展的见证和记录,更是民盟的精神财富。在启动仪式上,市政协委员、民盟上海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拙朴投资创始合伙人邵楠向民盟市委捐赠了《中国民主同盟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的历史档案,为研究盟史提供了重要材料。曹阿民代表民盟市委向邵楠颁发捐赠证书,并感谢众多像他一样为民盟历史研究做出贡献的捐赠者们。
讲好民盟故事,唱响民盟声音
在盟史分享环节,四位“讲述者”通过循迹建筑、回眸历史,分享了民盟的发展脉络和民盟先贤深厚的家国情怀。
市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蔡菁菁讲述了在思南路73号周公馆,民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历史。民盟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华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原元从淮海中路966号上海虹桥疗养院旧址说起,回顾了民盟领导人张澜、罗隆基曾被国民党政府软禁于此,经过中共地下党全力营救才得以脱险的往事。民盟上海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上大哲学系副教授张亚月通过讲述钱伟长的三个人生故事,串联起他一生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价值追求。市人大代表、浦东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以她独特的视角,展示了穿梭于城市间的“移动盟员之家”,让大家领略到城市中的浓浓的“盟味”。
仪式现场公布了6位导师团队名单,还发布了上海民盟“盟史衍生品设计”项目。讲解员比赛将与盟史衍生品设计比赛同频共振,深挖教育基地里的多党合作历史,引导盟员努力形成自己的课题和作品,在一个个盟史故事的讲述、传播中,擦亮历史底色、点燃爱国热情、厚积精神财富。
启动仪式后,在上海大学博物馆盟员牛梦沉的导览下,与会盟员一同参观了钱伟长纪念馆。(徐宏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