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春和景明,万象更新。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5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上海民盟的3位全国人大代表和9位全国政协委员,带着精心准备的20余件提案、建议,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
这次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蓄势发展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不仅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描绘了新的蓝图。“我们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陈群的话,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与总书记面对面
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3位来自上海民盟的全国政协委员在现场与总书记面对面。
“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厚感情、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擘画设计和殷切期待,让我们深感鼓舞、倍感振奋,对教育事业在新时代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早日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更加充满信心。”陈群说,“作为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为主界别的民主党派,民盟也应该深度参与进去,通过建言献策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静安区副区长龙婉丽表示,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创新力度,积极开展以“立德树人”为指向,以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为重点的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我们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特别是民盟等以教育为界别特色的民主党派更好地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丁光宏表示,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以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奋发努力,为早日建成现代化的教育强国而奋斗。
共绘教育强国“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出席全国两会的盟员代表委员在第一时间深入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中透出对党派同志的关心和鼓励,传递出他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殷切希望。作为一个盟员倍感振奋,要持续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更自觉地围绕大局建言履职。”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姚卓匀说,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顺应时代需求、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民族素质的关键之举。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顾祥林谈到,教育是终身的,高校打基础,社会锻炼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成才。“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为‘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更好支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的实践。”
“作为一名工作在科技领域的盟员,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待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谈到,要努力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建言献策,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强国是强国建设的必由路径,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是推动强国建设的必须基石。”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曹阿民说,“通过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提升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韧性。”
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花蓓、厉明、严伟、齐飞,秘书长杨文悦以及教育界盟员也纷纷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体会。
聚焦主界别建言献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盟员代表委员注重发挥民盟界别特色和专业优势,持续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建言献策。
全国两会会场,科技创新是一大热词。顾祥林代表建议,我国应继续坚持开源开放发展战略,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I+发展系统,发挥AI投资基金的支持效能,加快引育人才、企业和科研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洪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语言”,类似于学习科学需借助英语一样重要。他强调AI将在教育和科研中发挥革命性作用,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并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产生多样化的答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科32所副总工程师兼航天产品部主任施华君希望,军工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应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予以重点关注。他建议,主管部委及各方协同发力,以制度创新为先导,以政策融合为支撑,开创军工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局面。
“今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谁能站在科技的前沿,就能在世界的民族之林上立住脚,这是我们应该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尤其关注如何从政策和金融层面上扶持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让大家敢投钱、敢创新、能创新,让一批生物医药企业能够茁壮成长。
围绕“民之关切”尽职尽责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完善老年人监护制度应该被放在重要位置。”姚卓匀代表认为,当前中国老年人的监护模式还较为倚重法定顺位监护。未来,应加快完善“意定监护”制度,让老年人在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做好养老托付,切实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青年是一座城市最为宝贵的成长型财富、最具活力的战略性资源。如何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长期关注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的龙婉丽委员将“静安经验”带到了全国两会上。她建议,要关注青年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点亮青年有“知”有味的生活。
作为一名专业的“治黄人”,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徐雪红认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担当更是一份责任。她建议,加强大中型灌区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协同推进,有序建设引黄调蓄工程,完善农业水源优化配置相关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科科长朱丽平聚焦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提出要加强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安排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专项预算,用于铁路、公路、水路、航空、海关等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
迎着春风,乘势而上。上海民盟的代表、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投入两会履职,民盟上海市委也将于第一时间召开全国两会精神传达学习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宣传部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