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民盟是从‘爱国’两个字上长出来的。”费孝通先生曾回忆自己入盟时的情景:“民盟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政治团体,表达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声,作为民主教授,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民盟。选择这样一个参与政治活动的组织,说来得益于周围的一批朋友,正是通过这批进步的朋友,使我在民盟找到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3月19日是民盟的生日,大家为何选择民盟?在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3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忆,不同历史时期各行各业的盟员们,他们与民盟的深厚渊源。
初 心
上海民盟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沈志远先生,1944年经沈钧儒和马哲民介绍加入民盟。他在1951年至1957年任民盟上海市支部主委期间,吸收了一批文化教育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入盟。他在有陈望道、周谷城、陈白尘等人参加的座谈会上说:“民盟是为全体人民的基本利益奋斗的知识分子的政治团体。在座诸位都是在文化教育界学术界有地位,对民主斗争有历史的先进人士,希望大家都能参加到民主同盟里来共同负责领导,在中共领导下为发展和加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而奋斗。”一席话,情真意切,使在座者无不动容。
1951年,陈望道经沈志远、苏延宾介绍加入民盟,并于1958年起任民盟上海市委主委。他在入盟申请表,申请入盟动机一栏里填的就是“扩大与巩固民主统一战线”。在主持上海民盟工作期间,陈望道始终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党派工作的核心,曾多次说:“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方针政策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发 展
上海民盟历史上,先后有陈望道、苏步青、钱伟长、谈家桢、李国豪、江景波等40多位知名大学校长。在入盟表“申请入盟动机”一栏中,苏步青写道:“希望在组织领导下,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江景波写道:“希望入盟后在盟组织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把自己贡献给人民”。这是他们入盟的初衷,也是实践了一生的座右铭。
文学界泰斗徐中玉曾回忆说,他早在1950年随沪江大学校委会教授团赴北京考察学习期间,在章伯钧和周新民的介绍下,填写的申请入盟表。1952年院系调整后,徐中玉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华师大建立之初,只有十个系,但民盟盟员总数在全校各民主党派中是最多的,且有9位盟员担任过系主任。”
上海民盟有“两院院士”21人。2009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谷超豪院士,于1951年加入民盟,并发展了自己的恩师苏步青先生和在科协共事的前辈谈家桢先生。1957年,谷超豪和胡和生因数学结缘并结为连理,两人同为民盟盟员,同为苏步青弟子,后来都成为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去年新晋院士沈维孝就曾谈到自己的入盟初衷:“之前听说很多数学家都是民盟人,我工作的数学中心也是民盟的谷超豪院士提议设立的,心向往之。所以后来同院的陆帅教授过来和我谈入盟的事儿,我就欣然加入了。”
文艺舞台上流光溢彩的盟员们也互相影响,共同进步。以沪剧为例,上世纪50年代,短短几年内,丁是娥、石筱英、邵滨孙、王盘声、杨飞飞、赵春芳、解洪元、顾月珍等陆续加入民盟。在他们的影响下,今天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的沪剧界“五朵金花”中的四位:茅善玉、马莉莉、陈甦萍、华雯,也纷纷入盟,让“上海声音”传播得更广、更响。
传 承
像这样代代传承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院长、教授朱正华先生于1953年加入民盟。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学生、民盟华东理工大学委员会现任主委、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张金龙,张金龙的学生、国家杰青邢明阳,邢明阳的学生、青年盟员叶子纬共三代弟子先后加入民盟,造就了“一门四代盟员”的佳话。“‘立盟为公、矢志报国’的精神在民盟人心中代代相传,今后我将秉持这一精神,传承薪火,不断前进。”叶子纬感慨道。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郭晓东也是在导师谢遐龄的影响下入盟。谢遐龄教授是全国首批哲学博士生之一,谈起当初入盟的原因,他说:“一是我国重要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在民盟,像潘光旦先生,以及‘哲学三先生’中的梁漱溟、冯友兰先生等;二是我的博士生导师全增嘏先生1953年就加入了民盟,我们当时的系主任胡曲园先生也是盟员,而且我的亲炙老师徐雍舜先生和夫人王应安先生都是盟员,于是我也顺理成章选择了民盟。”谢遐龄还清楚地记得,1995年,他由时任民盟市委主委谈家桢、副主委徐鹏介绍入盟。
书法家吴寒松先生多年来一直珍藏着自己的入盟申请表复印件,因为它记录着1996年,由两位民盟老前辈、著名书画篆刻家钱君匋和书法家赵冷月亲笔填写推荐意见、并签名盖章推荐他入盟的全部信息。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他说:“钱、赵两老都是我非常尊敬的艺术家。读中学的时候,放学路过钱老家,每周要去两三次。赵老还为我的第一本书法集题写书名。在学习艺术道路上,我得到了两位艺术家的精心指导,他们还欣然介绍我入盟,让我非常感动。”吴寒松于2000至2015年任民盟上海美术联合支部主委,发展了一批书画家入盟,包括儿子吴叶舟。“20多年过去了,当时发展的艺术人才,已经成为现在美术领域的新生力量。”他说。
除了师生传承,“盟后代”入盟也有不少,比如陈望道之孙陈晓帆、陶行知曾孙陶侃、钱伟长孙女钱泽红、苏步青孙女苏贝妮、谈家桢之孙谈向东等等,也都在祖辈的影响下加入了民盟。
还有更多盟员通过分享自己的“入盟故事”,表达对民盟生日的祝福。比如,焦晃说:“加入民盟,当然是受了胡伟民的影响,我们合作了多部话剧,是他先入盟,跟我说到民盟来吧,我说‘好’”。齐飞说:“我对民盟的了解,最初来自于郑兰荪院士和郑永飞院士,他们都是我的‘学术偶像’,又都是民盟盟员,所以在2005年,我也加入了民盟。”章义和说:“记得还是1994年的时候,我因病卧床休息,何声武老师和时俭益老师几次来宿舍来看我,让我很惊讶,也很感动。后来才知道何老师是学校民盟组织的主委,他们问我要不要加入民盟,我欣然答应,于是就由这两位老师介绍入盟。”邵楠说:“民盟的传承来自一代代民盟人的影响、引领、介绍、帮助,以这样的路径加入民盟的我,已经走过23个春秋。”陈阳说:“入盟十四年了,时刻不忘入盟前讲座里提到的,我盟先贤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光荣事迹。感恩组织的关怀,祝我盟生日快乐,继往开来,越来越好”……
初心如磐,履践致远。那些入盟故事依然镌刻在盟员心中,深深激励、鼓舞着我们。
(徐宏炜 殷志敏)